活動快訊
近期場次
11/06(日)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台灣現狀觀察|李玲玲 11/13(日)原住民狩獵權.文化與動物保育|浦忠勇 11/20(日) 為什麼人類對不同的動物會大小眼? |顏聖紘 11/30(三)「ㄊㄚ快樂 所以ㄋ一ˇ快樂—飲食文化與動物」|陳玉敏

bk3糧食戰爭    

文/簡仕傑

糧食,新世代的「核武」。誰能主宰世界糧食,誰就是世界強國。

二十一世紀看是和平的世代,但表面之下卻是暗潮洶湧。每個國家都為了自身的利益摩拳擦掌。武器,儘管能嚇阻他國的威脅;然而如此會使自己國家名譽盪到谷底,所以近年來各國已開始轉往其他方面發展,其中又以「糧食」為主要武器。「糧食戰爭」本書不僅將食物的生產、銷售及消費者的關係作深入淺出的介紹,作者引用許多數據佐證,訴說糧食是如何透過市場、權力以及整個世界糧食體系,來控制消費者的選擇;「不是我在選擇食物,而是食物選擇了我。」這話讓我大感吃驚,大企業已經完完全全把我們生活食物掌握在手中,表面上家樂福、大潤發、全聯等大賣場,琳瑯滿目的食物,看似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其實只是虛假的自由,每樣商品在上架前早已被大企業所制定。

撐死還是餓死,肥胖還是飢餓。書中起頭用了如此鮮明的開頭,讓人心中不禁震撼。糧食的認知,在過去只是單純認為就是「食物」,不曾想過它對於世界的戰略性與重要性。書裡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徹底地為糧食做了梳理,涵蓋了經濟、政治、農業、環境、文化等相關層面,糧食已經不僅是國家與百姓的牽連,如今已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處於四面環海的台灣需要比他國更注意糧食供應與生產;不然不久的將來,台灣的國際情勢將更加嚴峻,咽喉如處於斷頭台上,任人宰割。

作者在書中將糧食系統比喻成漏斗,這個譬喻讓我敬佩作者想像能力。書中寫道:「一切都是因為,全世界農產業是一個兩端寬、中間窄的「沙漏狀」體系──食物要從眾多的農民分配到廣大的消費者手上,必須經過為數甚少的中間商。」消費者和生產者注定了在這場的糧食競爭中是最大的輸家。大型企業壟斷了市場、控制價格,消費者和生產者只能任其宰割,難以抗衡。

大型企業如何以看似公平公正的手法,瞞天過海欺騙消費者與生產者,以致最後消費者和生產者無法擺脫「低價」糧食誘惑,如此精細陷阱,迫使較落後國家的生產者常常因此轉而栽種其他作物,不是不想反抗,而是在起步就已經輸了。此情況發人生省,這些大企業成長壯大後,擁有的力量足以影響國家政策與國際政治,甚至影響貿易協定的談判與簽訂。美國低價小麥大量銷售到全世界就是一例,過去的20年,美國政府一直在提高對農業的直接補貼。1995~2002年,美國共提供了1140億美元的農業補貼,糧食產業利潤的三分之一來自政府補貼。看似政府幫助人民的無私貢獻,背地裡其實不懷好意(尤其對一些南方國家),進行著世紀大騙局。國內的補貼政策或對外的出口政策都是這場世紀騙局起頭,都充滿了業者與政府之間的遊說與利益交換。台灣近年食品公司也漸漸由多數爭奪,變成一兩家公司獨大的情形,極需密切注意市場的供需,避免公司壟斷是場與哄抬物價造成民不聊生惡況,台灣需借鏡世界各國,在尚未「病入膏肓」之際,採取行動。亡羊補牢絕對比守株待兔還要有用。

有人們因為挨餓而死亡是這個世紀最為可悲的事件。拜賜於生物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糧食的產量較上個世紀多出數倍,二十一世紀是人類糧食生產有史以來最為充足的時代;然而糧食危機依然揮之不去在世界各地發生。全球飢荒若是有稍微關注的人都曉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曾經研究,現代的饑荒其實不是因為「糧食的缺乏」,而是因為人們「買不起食物」。就沈恩觀察一九四三年的孟加拉大饑荒之後,發現當時孟加拉其實不缺食物,反而有豐富的糧食資源。飢荒是因為有不肖商人惡意囤積,致使糧食價格飛漲而街頭那些人因為付不出錢買食物,才會死於飢餓。
與此諷刺的是,現今有數十億人口體重超重,在富裕國家裡肥胖的問題已轉化成為社會與經濟問題,同時在窮困國家仍舊有難以溫飽的貧苦大眾。書裡的闡述並非要我們拒吃食物,而是需要政府、消費者和生產者共同努力,如此才有機會突破「沙漏」實務體系。

「台灣錢,淹腳目」台灣歷經經濟起飛後,脫離了貧困的生活。總認為自己有錢,沒有的東西就進口,豪氣地總以為什麼都買得到。這樣的自信是要不得的心態,書中指出糧食只有四%作為貿易用途,而且八○%的交易量都掌握在ADM、邦吉、嘉吉、路易達孚這四家公司的手中。對於台灣這樣糧食輸入國而言,已經產生了極大的威脅。以黃豆和小麥為例,兩種皆基本食材;但台灣也幾乎不生產;而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近年的進口日益劇增,更為重要的是兩種食材就是被四大企業所掌控。如此的困境台灣還不需要注意?

台灣的市場環境其實並不如書中探討到的諸多案例如此極端,全球化變革下,台灣農民也遭遇難以承受的巨變,其中隱含的社會、經濟問題,絕非一句貿易自由、市場機制就能打發。加上大國「強暴式」逼迫進口,對此台灣的農民生活更為困頓。加入WTO等國際貿易組織,開放各國農產品大剌剌地走進台灣市場。面對比本國更低價的糧食,很多貧窮國家被迫放棄本國的糧食生產,轉而購買更低廉的進口糧食,同時也就養成了本國農業的依賴性。書中所示種種,皆須我們注意,政府也更應當拿出魄力推動農業改革,增進我國農業競爭力,降低對外國進口的依賴性。

是誰控制了選擇,市場嗎?還是那些不肖廠商,所以我們必須要做一個適當的選擇,不要一味的被控制和牽引。

《糧食戰爭》指出社會殘酷面,不是要我們哀悼未來的絕望。作者是希望我們注意自己所處社會以非單純,每日所吃的食物都是粒粒皆辛苦;唯有讓大家都了解現況才有辦法解決各種的社會現象。古代文人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時,可以瀟灑的吟詩「採菊東籬下,幽然見南山!」,台灣早年也可以豪邁的喝道「老子大不了回家種田去!」,但如今台灣放眼望過去,還剩多少土地有在耕種。加上近年政府大力倡導提升經濟,都更、科學園區的計畫在台各地「遍地開花」;如此追求經濟長長的情況下,大幅降低了孕育臺灣生命力的農村土地面積,台灣在糧食自主的競爭已緩緩下滑。

要改變現實的環境就要從新開始,政府必須有因應對策,舉個例來說,鼓勵換換口味、精緻化的米食加、突破糧食體系的瓶頸。這樣一來可就能稍微改善現有的狀況,如果要再好,那就要從心做起,如此才能避免台灣赴上「糧食戰爭」這條不歸路。

 

《糧食戰爭》|拉吉.帕特爾(Raj Patel)著|高寶出版 

全球人口即將突破七十億,要餵飽每一個人的糧食總需求量一天天增加,然而,種植這些糧食的農民卻吃不飽,穿不暖?!從「解剖農村」開始,帶領讀者走入有如沙漏一般的世界糧食體系中,去看看消費者自己選擇要吃的食物及食品背後、在看似單純的產銷消(生產、銷售、消費)三環中,隱藏了多少的潛在成本及權力運作。誠如書中所提到的:「我們可以要回糧食系統從我們身上剝奪的東西:對自己的生活、身體和自我形象的掌控權……最重要的也許是,重新發現享用好食物的快樂。」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民書局    

書,是我打小不離身的密友;書店,是我出門逛街的必要行程。因此,北市的重慶南路,便成為我視為天堂的所在。

台北市,一座繁華擁擠的水泥叢林。

一條條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大道,觸目所見皆是忙碌奔波的人群。乍看之下,北市似乎僅是如此,緊迫盯人、擾嚷喧騰,殊不知,於某條大道一側,隱藏著一間間都市桃源,輕柔而不張揚的散發出陣陣悠閒舒緩、靜謐淡泊。悠揚的古典音樂、柔美的抒情歌曲輕盈流瀉,傳達著平和愉悅,難以掩蔽的書香溢窗而淌,幕天席地,放慢了人們疾行的步伐,停駐了流轉的探看,接著,紛紛按耐不住的半趨半走,踏進一叢叢書林,而我,亦是其中一員。

東方出版社,刻畫著我的童年。

年幼稚嫩的我總愛於週末時拉著父親的手,撒嬌地央求他帶我到東方看書,我喜歡書籍圍繞時那種充實的滿足感。聆聽書頁翻閱的沙沙聲,徜徉在字裡行間的奇幻國度,盡是我的享受。每每我總沉浸其中流連忘返,不知今時何夕,總需讓父親三催四請、軟硬兼施,方肯邁著極緩的步子,依依不捨、半推半拉的離開書局。
不過,東方後來遺失了我喜愛與追尋的氣息,再加上年歲的增長,我的根據地便隨之轉移到了三民書局。

明亮寬敞、書品繁多,是它予我的第一印象。甫踏入店裡,一架架書籍鋪天蓋地的襲捲入眼簾,一段段華美生動的詞藻建構出一個個各有千秋的世界,爭先吸引著我,使我不由的傾倒並墜入其中。

走進金庸古龍的筆墨江山,和爽朗不羈的令狐少俠行俠仗義、同風流卓犖的小李探花快意恩仇,遍嚐人情冷暖;落回十九世紀,與怪盜羅蘋漫步在花都巴黎,體驗千面萬藏的辦案追捕;躍入中古歐洲,化作吸血鬼與人類少女共譜愛恨情仇。

除卻夢幻,亦有真實,領略汗青萬種風情。穿越至漢武,觀長卿賦子虛上林,欣賞其絕倫文采;至天寶,同太白把酒問月,共享水中撈月之雅興;到三國,感受叱吒風雲的孟德、仲謀、玄德三分天下的豪傑氣魄;去戰國,看那「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荊軻,滿腔士為知己者死的熱血。

可惜,台灣現今如此數量品類皆繁的書店已日漸稀少了。

時下許多書局,竟不再以書為主,反而讓應為主角的他們淪為配角,任那些應是陪襯的文具禮品鳩佔鵲巢,越發張揚。書店,竟漸漸不再是「書」店,令我嘆腕不已,銘刻於記憶的一幢幢書香飄溢,在現實裡竟在商業侵蝕下開始模糊了。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屬當今台灣社會數一數二的大型書店,然而,其能擴張之故,並非在其書多,而是在它們愈漸濃厚的商業氣息,名為書店,可在店中,最多的通常都不是書,而是惹人眼花撩亂的商品。從能跟書屬性連接的文具用品開始,逐漸向四周張揚舞爪的擴散,衣服、提包、飾品… …等,各式各樣只要能想到的,皆能在書局中出現。書店中原本的「靜」,已難敵那些鬧騰,開始流失並趨消弭。

不過,這一切令人嘆息的轉變,終是歸因於人們與書越來越疏遠之故。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教育界倡導許久的一項議題,雖然上位者提倡的賣力,但似乎成效不彰,閱讀群眾是逐年銳減,書店幾乎是門可羅雀,再加上能取代其功用的網路愈發普及興盛,經營自是不如往年,於是轉型已成為最後的救命稻草,大伙兒紛紛以市場利益取向,市面上紅火什麼,店裡就販賣什麼,精神理想已抵擋不了現實的殘酷,為了生活,一切向「錢」看齊。就像我家附近的一全書局,曾經,它是間貨真價實的書局,因為離家近,小時候我時常於晚餐後跑去看書,享受閱讀的樂趣,然而因上述種種因素,它竟僅剩空殼,內在消逝一空,只怕現在連殼也換了。

也許,歲月的流沙真的會淹沒許多過往,但我仍堅信,總有些什麼是永恆不變的。財富,隨景氣起伏;青春,會因時間消逝;科技,是日新月異。可文化,亦唯有文化,是能屹立不搖、亙久不衰的。所以在我心裡,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人心如何不古,無論形式如何變異,象徵文化的書籍,是永不褪色的!
書店,是我心中永恆不變的天堂!

 

傾楓琉月,一個矛盾的綜合體。喜愛天馬行空的幻想,熱愛冒險革命,思想獨立,不喜拘束,好勝心強,只服從強者,自我保護強烈,敏感易傷。
互動信箱:maple19613@gmail.com
互動網站:http://www.facebook.com/yuki.tseng.127?ref=tn_tnmn (喜歡請加好友喔)


東方出版社,官網 http://www.1945.com.tw


三民書局|創立於1953年,為了「傳播學術思想,延續文化發展」,55年來默默耕耘著書的園地。從早期的法政大學用書、三民文庫、古籍今注新譯叢書、《大辭典》,到各式英漢字典及兒童、青少年讀物,成立至今已出版了7000多種優良圖書。不僅讀者佳評如潮,更贏得金鼎獎、小太陽獎、好書大家讀等諸多獎項的肯定。在見證半個世紀的社會與時代變遷後,三民書局已轉型為多元、綜合、全方位的出版機構。(轉載自書店官網:http://www.sanmin.com.tw/page-history.asp


{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category/457083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k1-2011世界現況  

「滋養地球的創新方式」閱讀筆記  文/比娜

地球翻了一個身,生氣了,從高雄、蘭嶼、南投,到處淹水、山崩、土石流,淡水河口漲潮,海水很有可能倒灌,淹進台北市裡,不管我們在城市的小盒子裡多麼封閉,大自然總有辦法,用很激烈的方式,提醒我們它的無所不在,在此颱風天,閱讀看守台灣的2011世界報告,看到在地球的另一端,另一塊大陸,非洲所面臨飢荒和乾旱,以及人們所提出滋養地球的新方法。


這裡面的案例,有基本的環境管理,甘比亞河,總數有6000人的「婦女牡蠣採收協會」所涵蓋的15個社區,同意在牡蠣採集區關閉一條支流整整一年,接下來的季節,牡蠣就更大,它們的價值,也就更水漲船高,他們也同時復育紅樹林,為野生牡蠣打造繁殖棲地,進一步提高其產量。

有社區資源管理:在布吉納法索,由於接二連三的乾旱,有些農民於是以傳統耕作的方式作為基礎展開創新,包括:管理原生樹木和作物,利用植穴搜集糞肥和雨水,製造石砌的等高堤以控制逕流和防止侵蝕,這種資源管理的創新,擴大了高粱和小米等主食的生產,在社區領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已有20-30萬公頃的土地得以復育,這相當於每年增加8萬噸的糧食(p17)。

不僅僅是陷入「產品是不是有機農業的迷思」,農業系統的多樣性,是生態農法的特色,在肯亞的拉里,農夫們圈養兔、雞、羊與牛,收集糞便並混合作物殘餘物來堆肥,以增加土壤肥力。他們還種菜、養蜂與養魚,讓他們的生產系統更多樣化,他們在農地上種樹,以提供作物生長所需的重要養分,並可生產水果、飼料與薪柴,以供自用或販售,他們也保護地方品種的種子,以維持其作物系統的基因多樣性(p22)。

生態農法,如何管理存在於植物、動物、水、土壤、昆蟲及其他微生物間的複雜動態,以在永續的基礎上生產作物與飼養牲畜,如以作物殘餘物當作土壤表面的覆蓋物,使用堆肥與綠肥,以豆科植物間作,利用生物防治病蟲害等做法,來增加產量並維持土壤肥力與健康,要管理農業景觀上水資源的流動與品質,也需要整合管理在集水區不同區塊的土、水資源,要達到這種三贏局面,需要這塊土地上各利害相關人的協調與合作,雖然共同合作要付出成本,但許多案例中,參與的利害關係人發現,其成本遠低於所帶來的效益(p22)。

這不僅是科技,也是一種公共政策,應用在茶葉,在肯亞的凱里喬,當地小茶農合作社的小茶農,得以依據共同的原則,管理8000公頃的茶葉,採用覆蓋物與間作作物,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同時田埂、微區域及水系統、排水系統也改善了水土保持,這裡的茶園不使用殺蟲劑與殺菌劑,而且森林、小型濕地、防風林與河岸緩衝林散布其中,除可作為動物棲地並加強水土保持外,也提供了乾燥茶園所需要的薪柴,負責掌控這項計劃的聯合利華公司(跨國企業!)與雨林連盟合作,在茶農們的複製與推廣下,這套管理已經流傳開來。這套方法滿足社會、生態、經濟的多重目標,應從多元的績效指標評估其價值(p26)。


本書匯集的是「掌握永續道路上,可作楷模的社區、國家及公司」,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

議題  說明  案例
傳統蔬菜的種植 非洲的許多本土蔬菜,長期受到主流農業的漠視,像是莧菜、猴麵包樹、野芒果等,傳統蔬菜可對抗極端氣候,抗旱性與抗水性較佳,生產技術也掌握在農民手中。  肯亞的馬莉奧 阿布谷薩-安雅歌,認為應該在炎熱、乾旱的低地種植本土作物,但不反對在涼爽、潮溼的高地種經濟作物,如此一來,就可以有多元」永續的生產模式。(p47) 
小農取得借貸的問題 農民向基金註冊後,就加入一個有6-12名的農民的小組,在小組成員的擔保下,他們隨之取得了種子與肥料的實物借貸,該基金會把補給品送到離農民住家兩公里之間的一個市場點。  一畝田基金會(p53)
灌溉 漠南非洲只有4%耕地有灌溉設施,2009因為乾旱缺雨,引發了數以百萬計人的飢荒。因此灌溉技術的開發,至為關鍵。有一種角力幫浦,在踏板的兩端上下採踏,可以帶動一個圓桶,可以抽取七公尺深的地下水,只要投資35美元,可以在旱季灌溉0.2公頃的土地,如此一來就可以養活全家。

搖錢浦
雷鳴浦 

  甚至在經常起霧的高地,用網布收集雨水 南非
  或者是在低窪地區,利用梯田、石堤、植物性屏障、回流井,進行田間或農場外的雨水收集 奈吉利亞(fadama)、尚比亞(dambos) (p60)
互助合作 從每個成員收集金錢,再以放貸知名給需要週轉的成員,並收取10%的利息,團體在決定由誰取得借款時,應優先給較貧困的人。 尼日「阿達契」(p74)
記錄 農民以數位相機或攝影機捕捉實驗過程的影像,並透過海報及社區電台分享資訊,事實上,打從遠古,農民就已經透過歌謠、繪畫與故事等形形色色的傳統方式記錄並分享資訊。 尼日(p77)

經由無數研究者、農民、田野行動者、科學家、企業負責人討論,有關於非洲飢荒與乾旱的幾個真相是:

1.種子開發的迷思必須要改變:美國以種子含農化公司為主體的農企業者,佔了農業總投資金額的72%,如果種子代表了短期回收的選項,那麼真正具有高報酬的長期投資是投資與滋養作物的土壤和水。有些非洲國家大力補貼化學肥料,但是補貼化學肥料事實上降低了農民投資於更符合農業生態學的方法以滋養土壤的意願。

2.食物儲存和加工造成浪費:在較貧窮的國家,約有25-50%的收成,食物在抵達餐桌前,就已經壞掉或受到蟲害、霉菌汙染,食物變成廢棄物的原因,通常是由於農民和市場的連結太慢、效率差,或者斷掉了,食物的加值和儲存,可能不是開發什麼了不起的產品,而往往只是在一些簡單、低成本的措施,像是保持豆子可防蟲害的便宜塑膠袋,保存穀物的堅固筒倉、利用太陽能乾燥技術來保存水果。

3.改變糧食援助與分配的思維:以往由富國援助糧食的方式,由於壓低了當地生產的糧食價格,並把鄰近地區的生產者排擠出市場,因而瓦解了糧食供應系統,今日,越來越多的糧食,由非洲農民直接賣給世界糧食計劃署,再給予分配救災。

氣候變遷下,數十項有關非洲的研究與報告,皆警告長期而言可能發生嚴重的糧食短缺問題,乾旱與土壤貧脊問題往往難以區分,因為土壤耗竭後,雨水就無法滲透,最近非洲東岸所有國家都出現乾旱。傳統上,非洲的土地休耕年是十五年,現在是兩年,地力逐漸耗盡,過去幾十年間,立基於地方生物多樣性的傳統農業逐漸式微,許多國家不再種多樣化的地方作物,而僅栽培單一作物以供出口,包括腰果、花生、棕梠油。


筆記做到這裡,從非洲,我的心思一下飄到花蓮,在我所知道的港口部落,就有這樣的故事。
我想到在海邊的莎娃綠岸農場,陳大姐的身影,在開滿綠肥紫花的田裡穿梭,海邊土壤肥沃黝黑,卻也粘性超強,排水性不佳,如何改變土壤,是花蓮農試所的事。種出來的蘿蔔,怎麼樣對抗東海岸晴雨多變的氣候,找到最長的日光天曝曬,可以得到保存,烘乾機又耗電..那麼適當的倉儲呢?常常有了收成,冰櫃就滿了。還有通路的問題,幸好有花蓮好市集,青菜就有了去處,但是加工品的製作、銷售,還是一件長期的事。

再北一點,石梯坪的鳳美,復育了海稻米,把水稻找回來了,可是在巡水源的時候,卻發現原本的水源地,好大的一個水管,被私人海產養殖業者接去了,農業用水和商業用水的競爭,在這裡非常真實。

而互助系統如何發生,當地的市集與更大型的建設如何發生,政府的補助與私人的投資,仍然缺乏。而當政府或是企業,還是以大型開發、交通設施、集中式、外銷式發展作為單一選項時,委實令人生氣。

不論是在貢寮的里山水梯田,東石的濕地,或是宜蘭的小農,許許多多的故事,都是人們在修復地球中,各環節所作的努力,而在城市的我們,也想扮演一個角色。


再回到非洲,不知何時開始,非洲的貧窮、乾旱、戰火與飢荒的問題,佔領了世界的大幅版面,不管「黑色非洲」是不是事實的全面,(非洲也有快速城市化的一面),許多的國際組織、NGO團體,在聯合國的千禧年目標下,提出了許多扶貧、發展的計畫,從比爾蓋茲基金會到美國國際開發總署,從社會企業到研究團體,許多的行動,我們並不知道是加深了情況的惡化,是剝削了更窮人,是假援助之名行開發之實,還是只是求一時速效。

可以確定的是,正如台灣一樣,非洲正以飛快的速度都市化,好的耕地更被取得作為都市用地,人們更加湧入城市,飢餓也隨之流動至城市,而在城市裡的人們,甚至無法從土地中取得食物所需,貧窮的問題會更加嚴重,這些,在閱讀本書故事所帶來地振奮人心外,卻仍像非洲大陸光裸的土壤,敲擊著我們的心。

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的房子才夠?但是大地需要呼吸的孔道,動物需要生長的地方,而人類棲地的確有需要重新調整。在颱風天裡讀「滋養地球的創新方式」,深深覺得如此。 

 

《2011世界現況: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看守世界研究中心著|看守台灣協會出版

城市農耕、蔬菜的營養與經濟潛力、在地食物的生物多樣性、食物損耗、氣候變遷與調適方案、糧食生產與農業發展計畫,甚至是農業政策的全面性改革與創新等主題,不僅僅是時下熱門的綠色環保議題,也是每個人生活中、無論食、衣、住、行、育、樂都會面臨到的社會真實現況。這本書將帶領讀者,一步步去了解2011年的世界現況,進而能回過頭來,關心我們生活週遭的每一個人、事、物以及關愛臺灣這片土地上的農業現況以及生態的永續。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河book2  

有時候,為了迎接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一步一步地登上狹窄的階梯是必要的。風雨斷斷續續的來造訪這一天的淡水,這樣來了又返個四、五回。可惜我待人接物的素養,可沒高到花一整個下午等待天空吞吞吐吐的向我透露台北的心事。盤算著轉換為另一種悠閒——其實也不過是將打算繪製的心情地圖,由河岸漫步移駕至書店一隅罷了。是呀,這樣又有何不妥呢?

有河book,從淡水捷運站走去只消三分鐘。別循著地址盲目找尋(雖然該店日誌上也這麼說,但仍不知是貼心還是多事的附上地址,大概是想尋像我這般的都市鄉巴佬開心)。只要沿著河岸,抬起頭朝羅列於老街的小吃與古玩店上方望去,任你是大口嚼著烤魷魚的觀光客,抑或是專程前來造訪的文藝青年與文學少女,都定能一目瞭然。當然,如果你是妄想來到此金室石匱一所,必定是在喧鬧市街中的清靜之處,踏入方圓數尺便感受到其氣氛非凡,緊接著一股靈氣直往天靈蓋灌入,那麼你縱然尋個五天六夜,大概也得敗興而歸了。

店內景象別有洞天——這是指和下方充斥著小販與點心的街道相比,有河book無論是書櫃或陽台都是和淡水河氣味相投,就算是從下午坐到晚上,也看不出他們之間有產生什麼嫌隙。玻璃詩(顧名思義,即是在玻璃窗上題的詩。不知有沒有哪位閒人雅士想過要以音符在窗上譜首曲子,以浪聲為點綴,作海風與天際的海岸線為五線譜?),一會被陽光映得形影俱佳、酷盡無比;一會又給滿溢詩才的雨滴浸個痛快,剎那風雨霎時晴,只有輕音樂和字裡行間仍不改本色,散發出慵懶的味道,直教嗜睡的風雅過客打起盹來。這過客並非敝人,論高貴的格調與情操,不才我可遠遠落後金沙這固執的小東西了。若想一瞥金沙小友丰采,瞧瞧相片正中即可。數人一貓共處一室,金沙毫不失王者風範的在桌上小憩。彷彿知悉整張平坦的玻璃桌都為牠所用,金沙與在休旅車旁蜷曲著身體,寄人「輪」下的流浪貓截然不同。牠放鬆四肢,伸展著雙臂與兩足,並任由尾巴垂掛於一旁。其身旁或有苦思人生哲理的問道者,或有躲進此一小小天地偷閒半刻的都會人,而金沙只管恣意消費時光,小小一貓的霸氣,足教駐足於此的書蟲肅然起敬。然而若提到有何不可,朝小貓王進貢珍饈美味或放肆撫摸其玉體便是禁止事項了。我們只管看書,看貓,看這靜謐的一角,唯一不需看的就是時間,那玩意平時實在是見多了。

在店內一隅沉思,仔細找尋究竟有何刊物可供自己神遊於幻想世界之中;我不著急於找尋廉價二手書刊,也不必像在日本古書店,望著以毛筆寫下天價的簽名色紙或古籍生畏。那是因為,在這塊小天地裡,實在不需要存有任何目的,除此之外又有何不可?


磨砂斗,目前就讀C大NNtK系,全名是Not Need to Know系。
被強拉去看無聊電影時,喜歡拔下一根長髮,在昏暗的空間裡常是能打幾個死結。
當然,長髮不是拔前排座位女性的,它確確實實長在我的頭上。


有河book|座落於淡水河岸,捷運站與渡船頭之間,由 686和隱匿於2006年底開設。店內書籍以新書為主,分類有文學、電影、生態、旅遊……等等。附設咖啡吧,不定期舉辦電影放映討論會、新書發表會、詩歌朗誦會、獨立音樂人演唱會、各種社會議題討論會……等等。為這逐日商業化的喧鬧河畔,留住一點文學和詩歌的聲音。  

營業時間:12:00-22:00,週一公休 

251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5巷26號2樓|捷運淡水站出口往河邊步行5分鐘 

TEL:02-2625-2459 

http://blog.roodo.com/book686

有河book1


{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category/457083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k3糧食戰爭    

文/陳禹融

從古至今哲學家探索著人存在的價值?但始終沒有定論。而我也在生命走到15歲的那年,才開始問自己:我到底為了什麼而活?我到底為了什麼而工作?如果人生是為了工作而努力?那我存在的價值在哪裡?或許是因為生病加上失去自己的天賦,才讓我開始尋找自己與社會的連結與定位。直到19歲的今年,我在自己與書籍的思辨裡找到自我,我告訴自己我的人生在於1.感受生活的每一刻,在矛盾中感受2.為真理而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詮釋我所了解的真理,使生命的循環更加細緻,圓更加近乎圓。在自己的領域裡,發現與其他領域的處處關連。

而在閱讀糧食戰爭後,我對於人與社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深深的感到震撼!我不敢相信我在一場操控中生存,過去我相信生活中的不公平是建立在宇宙的公平之下,其實大自然的安排是我的思想無法超越的,因此小的不公平是建立在大循環的公平之下,上帝幫我們做好了很多的選擇,因為人往往在兩個抉擇中就足以讓我們猶豫許久!因此很多選擇是上帝已經安排好的,我不能選擇的是我生命中的變化或者生一場病,但我能選擇的是計畫著自己的未來並感受來每一刻心靈感受,當面對突如其來的病痛,用我的方式面對困境!

但這本書讓我看到一群頂尖的人們,掌控著我們的選擇,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的選擇不只是宇宙的無形力量所掌控,更包含頂尖人物悄悄安排好的選擇,他們就像商業市場裡的上帝,蒙蔽了我的雙眼,讓我在他們設計的遊戲下選擇,我感到憤怒,過去我以為企業家應該回饋人民這句話,是來自於企業家對於社會的感激與謝意!但糧食戰爭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企業家不是應該,而是”必須”回饋人民回饋社會,因為他們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條件、他們決定了我們的飲食、他們使地球上的很多人失去生存的基本條件、失去教育的權利。

這本書使我深深的思考,它讓我回憶到餅乾包裝外寫的玉米粉,小小的幾個字,竟包含了一群自殺的人民、一群被商業逼向走投無路的農民,我渾身起了雞皮疙瘩感到沉痛!

糧食戰爭這本書,讓我變得比過去更努力學習!因為我無法想像有一天當我在企業裡工作時,我努力工作與企業打拼、努力,在自認為一場良性的競爭下付出,但事實上,我會因為資訊上的匱乏,看不到那些被我的公司傷害的農民,直到我意識到有這群弱勢存在的同時,我消極的捐款幫助他們,但可笑的是這分明就是用一雙謀殺被害人的手拉他們一把!我不敢想像有一天在我有能力工作的時候,我可能正用必須用一雙沾滿鮮血的手來幫助弱勢,我很心痛很害怕,我不敢想像即使我想要幫忙他們,我都必須先殘忍的踩的他們的身體向上生存 直到我有足夠的影響力時,我才能幫忙,而且我可能面臨一群商業人士的威脅。

但糧食戰爭這本書讓我知道自己應該更努力的了解甚至探尋事情的真相,我要更努力的了解、更努力的去做才行,才會找到更好的方法幫助社會! 

以下是這本書讓我思考到的幾個面向:

1. 為什麼農民沒有機會翻身?

我想部分原因是因為這群企業的剝削,面對全球化的趨勢,企業家的選擇可以在各地,但農民的選擇僅在自己貧瘠的土地上。他們沒有辦法受教育,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錢,因此他們的孩子不會了解到這個世界怎麼了?他沒有辦法掌握全球化的變動,因為他是金字塔底下的一群人,而企業是一群經過篩選的菁英,他們掌有世界經濟的權力,是金字塔頂端的一群人!因此不論你怎麼挑戰,他們都能掌握比我們更大的權力剝削我們!

2. 如果真的有弱勢族群的孩子成為了頂尖人物,那有機會改變嗎?

或許有,但更重要的是在於教育!這個人在成功的時候是會為了社會的道德正義努力,還是自私的享有權力!便是關鍵!其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想想看當我了解全球經濟的脈絡時,也代表著我有能力操控金錢,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投資,如何賺到大筆的收入!但如果今天我放棄了這個機會,代表我將與財富告別!同時面對大企業的打壓,這是不是很累? 因此,當一人掌有權力的同時,也代表著考驗他的價值觀!

3. 企業的經營學原來只是金字塔頂端的廝殺

我很喜歡閱讀企業經營的書籍,看他們如何提升自己的企業,但現在我才明白,如果你想要成為大企業,那第一個條件就是你必須降低成本,你要與大企業競爭,就可能剝削人民的薪資。因此,企業的經營不是由金字塔底部向上努力,而是必須先建立好剝削人民的條件,才有機會成為大企業!企業的經營學是或許是一場金字塔頂端的競爭學問!

4. 媒體是不是沒有做好讓人民有”知的權利”

我不明白為甚麼在網路發達的今天,我看不到媒體報導我們看不到的更深層問題?我感到困惑,每一次我讀到震撼的內容往往來自於書籍,但卻不是來自於媒體、電視、網路、報紙,我不明白在科技進步的今天,為甚麼我想了解的資訊,每一次都在最基本的書籍中了解,在這本書讓我思考,或許媒體可以更進步,更懂得為人民服務!

5. 學術淪陷於企業

當學術發現企業生產的產品出現異狀發表論文時,竟然可以被打壓下來!
真正的理由是企業贊助了學校!我覺得很驚訝!這將使為學術為人民工作的我們,受到很大的打擊,我在糧食戰爭讀到這個部分時,我真的很想為這些人打打氣,跟他們說一聲謝謝和加油!

6. 沒有所謂的自由市場的手?

在此書中,我才了解到原來不只微軟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在各種不同的領域中,都是由少數的企業獨佔了多數的經濟權力,他們壟斷了良性競爭的機會,當小企業正要爬起的同時,他們會利用他們的各種權力極力打壓!

7. 原來全球市場不只供給與需求

這本書,讓我了解原來全球市場分為即時、短期、長期,而企業或許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但農民沒有!因此如何對抗風險與意外也是我們能幫助農民的!

8. 政府的幫忙將使自由市場不再自由 

在書及提到的這個部分,讓我了解原來在政府的協助下,可以使一個地區的玉米售價比種植成本還低,可以使一切變的不公平,這也牽涉到很多道德的問題!

而後半章節也讓我了解到移民可能帶來的危機、食品業的合併讓自由市場變成自己掌控根本與社會利益無關,以及綠色革命是什麼?綠色革命導致的大量生產與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還有人民囤積糧食造成窮人買不起糧食的問題、法律的重要性與漏洞、超市的經營模式、飲食的習慣到慢食主義的產生!這本書讓我獲得很多的觀念,它不是一本短時間就能閱讀起來的書籍!甚至一開始我還先讀了其他比較專攻同一方向的有關糧食危機的書籍,這樣在讀這一本書時,才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書籍中的含意。從一開始的企業剝削、農民自殺、市場與社會的競爭接著法律與學術之間的關連,到後來比較輕鬆的飲食問題!最後的慢食以及各種與大自然互動的團隊產生,讓我從對於社會絕望到後面章節看到一群有共識的人一起努力!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深入,不是一本很好閱讀的書籍,它需要時不時的停下腳步思考!但確實提供了很多很棒的觀點,它讓我學會對於每件事情保有懷疑,或者你認為稀鬆平常的事情,其實藏了很多祕密,也讓我了解身為一位領導人,他必須做的決策真的非常的繁瑣與複雜!它必須有更豐富的知識與經驗 才能做出最正確的判斷,以及很多很多我們可以改變的事情,以前我不了解就算法國選總統跟我有什麼關聯? 但現在我了解到不同的領導人,他們的決策風格與經驗都將影響著全球,別小看領導人一個小小的決定,其實這一切都遷就著我們的未來!

現在19歲的我更加沉重也更加傷痛,我希望有個領導人能帶領我們改變一切,也期望自己能更加努力為社會付出或者成為領導人之一,我真的真的希望世界能因為我們一群人而變的更美更好!謝謝創造這本書的所有人,謝謝你們!
讓我即將升大學的這個暑假更加精彩!也對未來更有目標!


《糧食戰爭》|拉吉.帕特爾(Raj Patel)著|高寶出版 

全球人口即將突破七十億,要餵飽每一個人的糧食總需求量一天天增加,然而,種植這些糧食的農民卻吃不飽,穿不暖?!從「解剖農村」開始,帶領讀者走入有如沙漏一般的世界糧食體系中,去看看消費者自己選擇要吃的食物及食品背後、在看似單純的產銷消(生產、銷售、消費)三環中,隱藏了多少的潛在成本及權力運作。誠如書中所提到的:「我們可以要回糧食系統從我們身上剝奪的東西:對自己的生活、身體和自我形象的掌控權……最重要的也許是,重新發現享用好食物的快樂。」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