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快訊
近期場次
11/06(日)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台灣現狀觀察|李玲玲 11/13(日)原住民狩獵權.文化與動物保育|浦忠勇 11/20(日) 為什麼人類對不同的動物會大小眼? |顏聖紘 11/30(三)「ㄊㄚ快樂 所以ㄋ一ˇ快樂—飲食文化與動物」|陳玉敏

目前分類:2012全台社區|獨立書店閱讀節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bk3糧食戰爭    

文/簡仕傑

糧食,新世代的「核武」。誰能主宰世界糧食,誰就是世界強國。

二十一世紀看是和平的世代,但表面之下卻是暗潮洶湧。每個國家都為了自身的利益摩拳擦掌。武器,儘管能嚇阻他國的威脅;然而如此會使自己國家名譽盪到谷底,所以近年來各國已開始轉往其他方面發展,其中又以「糧食」為主要武器。「糧食戰爭」本書不僅將食物的生產、銷售及消費者的關係作深入淺出的介紹,作者引用許多數據佐證,訴說糧食是如何透過市場、權力以及整個世界糧食體系,來控制消費者的選擇;「不是我在選擇食物,而是食物選擇了我。」這話讓我大感吃驚,大企業已經完完全全把我們生活食物掌握在手中,表面上家樂福、大潤發、全聯等大賣場,琳瑯滿目的食物,看似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其實只是虛假的自由,每樣商品在上架前早已被大企業所制定。

撐死還是餓死,肥胖還是飢餓。書中起頭用了如此鮮明的開頭,讓人心中不禁震撼。糧食的認知,在過去只是單純認為就是「食物」,不曾想過它對於世界的戰略性與重要性。書裡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徹底地為糧食做了梳理,涵蓋了經濟、政治、農業、環境、文化等相關層面,糧食已經不僅是國家與百姓的牽連,如今已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處於四面環海的台灣需要比他國更注意糧食供應與生產;不然不久的將來,台灣的國際情勢將更加嚴峻,咽喉如處於斷頭台上,任人宰割。

作者在書中將糧食系統比喻成漏斗,這個譬喻讓我敬佩作者想像能力。書中寫道:「一切都是因為,全世界農產業是一個兩端寬、中間窄的「沙漏狀」體系──食物要從眾多的農民分配到廣大的消費者手上,必須經過為數甚少的中間商。」消費者和生產者注定了在這場的糧食競爭中是最大的輸家。大型企業壟斷了市場、控制價格,消費者和生產者只能任其宰割,難以抗衡。

大型企業如何以看似公平公正的手法,瞞天過海欺騙消費者與生產者,以致最後消費者和生產者無法擺脫「低價」糧食誘惑,如此精細陷阱,迫使較落後國家的生產者常常因此轉而栽種其他作物,不是不想反抗,而是在起步就已經輸了。此情況發人生省,這些大企業成長壯大後,擁有的力量足以影響國家政策與國際政治,甚至影響貿易協定的談判與簽訂。美國低價小麥大量銷售到全世界就是一例,過去的20年,美國政府一直在提高對農業的直接補貼。1995~2002年,美國共提供了1140億美元的農業補貼,糧食產業利潤的三分之一來自政府補貼。看似政府幫助人民的無私貢獻,背地裡其實不懷好意(尤其對一些南方國家),進行著世紀大騙局。國內的補貼政策或對外的出口政策都是這場世紀騙局起頭,都充滿了業者與政府之間的遊說與利益交換。台灣近年食品公司也漸漸由多數爭奪,變成一兩家公司獨大的情形,極需密切注意市場的供需,避免公司壟斷是場與哄抬物價造成民不聊生惡況,台灣需借鏡世界各國,在尚未「病入膏肓」之際,採取行動。亡羊補牢絕對比守株待兔還要有用。

有人們因為挨餓而死亡是這個世紀最為可悲的事件。拜賜於生物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糧食的產量較上個世紀多出數倍,二十一世紀是人類糧食生產有史以來最為充足的時代;然而糧食危機依然揮之不去在世界各地發生。全球飢荒若是有稍微關注的人都曉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曾經研究,現代的饑荒其實不是因為「糧食的缺乏」,而是因為人們「買不起食物」。就沈恩觀察一九四三年的孟加拉大饑荒之後,發現當時孟加拉其實不缺食物,反而有豐富的糧食資源。飢荒是因為有不肖商人惡意囤積,致使糧食價格飛漲而街頭那些人因為付不出錢買食物,才會死於飢餓。
與此諷刺的是,現今有數十億人口體重超重,在富裕國家裡肥胖的問題已轉化成為社會與經濟問題,同時在窮困國家仍舊有難以溫飽的貧苦大眾。書裡的闡述並非要我們拒吃食物,而是需要政府、消費者和生產者共同努力,如此才有機會突破「沙漏」實務體系。

「台灣錢,淹腳目」台灣歷經經濟起飛後,脫離了貧困的生活。總認為自己有錢,沒有的東西就進口,豪氣地總以為什麼都買得到。這樣的自信是要不得的心態,書中指出糧食只有四%作為貿易用途,而且八○%的交易量都掌握在ADM、邦吉、嘉吉、路易達孚這四家公司的手中。對於台灣這樣糧食輸入國而言,已經產生了極大的威脅。以黃豆和小麥為例,兩種皆基本食材;但台灣也幾乎不生產;而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近年的進口日益劇增,更為重要的是兩種食材就是被四大企業所掌控。如此的困境台灣還不需要注意?

台灣的市場環境其實並不如書中探討到的諸多案例如此極端,全球化變革下,台灣農民也遭遇難以承受的巨變,其中隱含的社會、經濟問題,絕非一句貿易自由、市場機制就能打發。加上大國「強暴式」逼迫進口,對此台灣的農民生活更為困頓。加入WTO等國際貿易組織,開放各國農產品大剌剌地走進台灣市場。面對比本國更低價的糧食,很多貧窮國家被迫放棄本國的糧食生產,轉而購買更低廉的進口糧食,同時也就養成了本國農業的依賴性。書中所示種種,皆須我們注意,政府也更應當拿出魄力推動農業改革,增進我國農業競爭力,降低對外國進口的依賴性。

是誰控制了選擇,市場嗎?還是那些不肖廠商,所以我們必須要做一個適當的選擇,不要一味的被控制和牽引。

《糧食戰爭》指出社會殘酷面,不是要我們哀悼未來的絕望。作者是希望我們注意自己所處社會以非單純,每日所吃的食物都是粒粒皆辛苦;唯有讓大家都了解現況才有辦法解決各種的社會現象。古代文人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時,可以瀟灑的吟詩「採菊東籬下,幽然見南山!」,台灣早年也可以豪邁的喝道「老子大不了回家種田去!」,但如今台灣放眼望過去,還剩多少土地有在耕種。加上近年政府大力倡導提升經濟,都更、科學園區的計畫在台各地「遍地開花」;如此追求經濟長長的情況下,大幅降低了孕育臺灣生命力的農村土地面積,台灣在糧食自主的競爭已緩緩下滑。

要改變現實的環境就要從新開始,政府必須有因應對策,舉個例來說,鼓勵換換口味、精緻化的米食加、突破糧食體系的瓶頸。這樣一來可就能稍微改善現有的狀況,如果要再好,那就要從心做起,如此才能避免台灣赴上「糧食戰爭」這條不歸路。

 

《糧食戰爭》|拉吉.帕特爾(Raj Patel)著|高寶出版 

全球人口即將突破七十億,要餵飽每一個人的糧食總需求量一天天增加,然而,種植這些糧食的農民卻吃不飽,穿不暖?!從「解剖農村」開始,帶領讀者走入有如沙漏一般的世界糧食體系中,去看看消費者自己選擇要吃的食物及食品背後、在看似單純的產銷消(生產、銷售、消費)三環中,隱藏了多少的潛在成本及權力運作。誠如書中所提到的:「我們可以要回糧食系統從我們身上剝奪的東西:對自己的生活、身體和自我形象的掌控權……最重要的也許是,重新發現享用好食物的快樂。」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k1-2011世界現況  

「滋養地球的創新方式」閱讀筆記  文/比娜

地球翻了一個身,生氣了,從高雄、蘭嶼、南投,到處淹水、山崩、土石流,淡水河口漲潮,海水很有可能倒灌,淹進台北市裡,不管我們在城市的小盒子裡多麼封閉,大自然總有辦法,用很激烈的方式,提醒我們它的無所不在,在此颱風天,閱讀看守台灣的2011世界報告,看到在地球的另一端,另一塊大陸,非洲所面臨飢荒和乾旱,以及人們所提出滋養地球的新方法。


這裡面的案例,有基本的環境管理,甘比亞河,總數有6000人的「婦女牡蠣採收協會」所涵蓋的15個社區,同意在牡蠣採集區關閉一條支流整整一年,接下來的季節,牡蠣就更大,它們的價值,也就更水漲船高,他們也同時復育紅樹林,為野生牡蠣打造繁殖棲地,進一步提高其產量。

有社區資源管理:在布吉納法索,由於接二連三的乾旱,有些農民於是以傳統耕作的方式作為基礎展開創新,包括:管理原生樹木和作物,利用植穴搜集糞肥和雨水,製造石砌的等高堤以控制逕流和防止侵蝕,這種資源管理的創新,擴大了高粱和小米等主食的生產,在社區領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已有20-30萬公頃的土地得以復育,這相當於每年增加8萬噸的糧食(p17)。

不僅僅是陷入「產品是不是有機農業的迷思」,農業系統的多樣性,是生態農法的特色,在肯亞的拉里,農夫們圈養兔、雞、羊與牛,收集糞便並混合作物殘餘物來堆肥,以增加土壤肥力。他們還種菜、養蜂與養魚,讓他們的生產系統更多樣化,他們在農地上種樹,以提供作物生長所需的重要養分,並可生產水果、飼料與薪柴,以供自用或販售,他們也保護地方品種的種子,以維持其作物系統的基因多樣性(p22)。

生態農法,如何管理存在於植物、動物、水、土壤、昆蟲及其他微生物間的複雜動態,以在永續的基礎上生產作物與飼養牲畜,如以作物殘餘物當作土壤表面的覆蓋物,使用堆肥與綠肥,以豆科植物間作,利用生物防治病蟲害等做法,來增加產量並維持土壤肥力與健康,要管理農業景觀上水資源的流動與品質,也需要整合管理在集水區不同區塊的土、水資源,要達到這種三贏局面,需要這塊土地上各利害相關人的協調與合作,雖然共同合作要付出成本,但許多案例中,參與的利害關係人發現,其成本遠低於所帶來的效益(p22)。

這不僅是科技,也是一種公共政策,應用在茶葉,在肯亞的凱里喬,當地小茶農合作社的小茶農,得以依據共同的原則,管理8000公頃的茶葉,採用覆蓋物與間作作物,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同時田埂、微區域及水系統、排水系統也改善了水土保持,這裡的茶園不使用殺蟲劑與殺菌劑,而且森林、小型濕地、防風林與河岸緩衝林散布其中,除可作為動物棲地並加強水土保持外,也提供了乾燥茶園所需要的薪柴,負責掌控這項計劃的聯合利華公司(跨國企業!)與雨林連盟合作,在茶農們的複製與推廣下,這套管理已經流傳開來。這套方法滿足社會、生態、經濟的多重目標,應從多元的績效指標評估其價值(p26)。


本書匯集的是「掌握永續道路上,可作楷模的社區、國家及公司」,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

議題  說明  案例
傳統蔬菜的種植 非洲的許多本土蔬菜,長期受到主流農業的漠視,像是莧菜、猴麵包樹、野芒果等,傳統蔬菜可對抗極端氣候,抗旱性與抗水性較佳,生產技術也掌握在農民手中。  肯亞的馬莉奧 阿布谷薩-安雅歌,認為應該在炎熱、乾旱的低地種植本土作物,但不反對在涼爽、潮溼的高地種經濟作物,如此一來,就可以有多元」永續的生產模式。(p47) 
小農取得借貸的問題 農民向基金註冊後,就加入一個有6-12名的農民的小組,在小組成員的擔保下,他們隨之取得了種子與肥料的實物借貸,該基金會把補給品送到離農民住家兩公里之間的一個市場點。  一畝田基金會(p53)
灌溉 漠南非洲只有4%耕地有灌溉設施,2009因為乾旱缺雨,引發了數以百萬計人的飢荒。因此灌溉技術的開發,至為關鍵。有一種角力幫浦,在踏板的兩端上下採踏,可以帶動一個圓桶,可以抽取七公尺深的地下水,只要投資35美元,可以在旱季灌溉0.2公頃的土地,如此一來就可以養活全家。

搖錢浦
雷鳴浦 

  甚至在經常起霧的高地,用網布收集雨水 南非
  或者是在低窪地區,利用梯田、石堤、植物性屏障、回流井,進行田間或農場外的雨水收集 奈吉利亞(fadama)、尚比亞(dambos) (p60)
互助合作 從每個成員收集金錢,再以放貸知名給需要週轉的成員,並收取10%的利息,團體在決定由誰取得借款時,應優先給較貧困的人。 尼日「阿達契」(p74)
記錄 農民以數位相機或攝影機捕捉實驗過程的影像,並透過海報及社區電台分享資訊,事實上,打從遠古,農民就已經透過歌謠、繪畫與故事等形形色色的傳統方式記錄並分享資訊。 尼日(p77)

經由無數研究者、農民、田野行動者、科學家、企業負責人討論,有關於非洲飢荒與乾旱的幾個真相是:

1.種子開發的迷思必須要改變:美國以種子含農化公司為主體的農企業者,佔了農業總投資金額的72%,如果種子代表了短期回收的選項,那麼真正具有高報酬的長期投資是投資與滋養作物的土壤和水。有些非洲國家大力補貼化學肥料,但是補貼化學肥料事實上降低了農民投資於更符合農業生態學的方法以滋養土壤的意願。

2.食物儲存和加工造成浪費:在較貧窮的國家,約有25-50%的收成,食物在抵達餐桌前,就已經壞掉或受到蟲害、霉菌汙染,食物變成廢棄物的原因,通常是由於農民和市場的連結太慢、效率差,或者斷掉了,食物的加值和儲存,可能不是開發什麼了不起的產品,而往往只是在一些簡單、低成本的措施,像是保持豆子可防蟲害的便宜塑膠袋,保存穀物的堅固筒倉、利用太陽能乾燥技術來保存水果。

3.改變糧食援助與分配的思維:以往由富國援助糧食的方式,由於壓低了當地生產的糧食價格,並把鄰近地區的生產者排擠出市場,因而瓦解了糧食供應系統,今日,越來越多的糧食,由非洲農民直接賣給世界糧食計劃署,再給予分配救災。

氣候變遷下,數十項有關非洲的研究與報告,皆警告長期而言可能發生嚴重的糧食短缺問題,乾旱與土壤貧脊問題往往難以區分,因為土壤耗竭後,雨水就無法滲透,最近非洲東岸所有國家都出現乾旱。傳統上,非洲的土地休耕年是十五年,現在是兩年,地力逐漸耗盡,過去幾十年間,立基於地方生物多樣性的傳統農業逐漸式微,許多國家不再種多樣化的地方作物,而僅栽培單一作物以供出口,包括腰果、花生、棕梠油。


筆記做到這裡,從非洲,我的心思一下飄到花蓮,在我所知道的港口部落,就有這樣的故事。
我想到在海邊的莎娃綠岸農場,陳大姐的身影,在開滿綠肥紫花的田裡穿梭,海邊土壤肥沃黝黑,卻也粘性超強,排水性不佳,如何改變土壤,是花蓮農試所的事。種出來的蘿蔔,怎麼樣對抗東海岸晴雨多變的氣候,找到最長的日光天曝曬,可以得到保存,烘乾機又耗電..那麼適當的倉儲呢?常常有了收成,冰櫃就滿了。還有通路的問題,幸好有花蓮好市集,青菜就有了去處,但是加工品的製作、銷售,還是一件長期的事。

再北一點,石梯坪的鳳美,復育了海稻米,把水稻找回來了,可是在巡水源的時候,卻發現原本的水源地,好大的一個水管,被私人海產養殖業者接去了,農業用水和商業用水的競爭,在這裡非常真實。

而互助系統如何發生,當地的市集與更大型的建設如何發生,政府的補助與私人的投資,仍然缺乏。而當政府或是企業,還是以大型開發、交通設施、集中式、外銷式發展作為單一選項時,委實令人生氣。

不論是在貢寮的里山水梯田,東石的濕地,或是宜蘭的小農,許許多多的故事,都是人們在修復地球中,各環節所作的努力,而在城市的我們,也想扮演一個角色。


再回到非洲,不知何時開始,非洲的貧窮、乾旱、戰火與飢荒的問題,佔領了世界的大幅版面,不管「黑色非洲」是不是事實的全面,(非洲也有快速城市化的一面),許多的國際組織、NGO團體,在聯合國的千禧年目標下,提出了許多扶貧、發展的計畫,從比爾蓋茲基金會到美國國際開發總署,從社會企業到研究團體,許多的行動,我們並不知道是加深了情況的惡化,是剝削了更窮人,是假援助之名行開發之實,還是只是求一時速效。

可以確定的是,正如台灣一樣,非洲正以飛快的速度都市化,好的耕地更被取得作為都市用地,人們更加湧入城市,飢餓也隨之流動至城市,而在城市裡的人們,甚至無法從土地中取得食物所需,貧窮的問題會更加嚴重,這些,在閱讀本書故事所帶來地振奮人心外,卻仍像非洲大陸光裸的土壤,敲擊著我們的心。

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的房子才夠?但是大地需要呼吸的孔道,動物需要生長的地方,而人類棲地的確有需要重新調整。在颱風天裡讀「滋養地球的創新方式」,深深覺得如此。 

 

《2011世界現況: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看守世界研究中心著|看守台灣協會出版

城市農耕、蔬菜的營養與經濟潛力、在地食物的生物多樣性、食物損耗、氣候變遷與調適方案、糧食生產與農業發展計畫,甚至是農業政策的全面性改革與創新等主題,不僅僅是時下熱門的綠色環保議題,也是每個人生活中、無論食、衣、住、行、育、樂都會面臨到的社會真實現況。這本書將帶領讀者,一步步去了解2011年的世界現況,進而能回過頭來,關心我們生活週遭的每一個人、事、物以及關愛臺灣這片土地上的農業現況以及生態的永續。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k3糧食戰爭    

文/陳禹融

從古至今哲學家探索著人存在的價值?但始終沒有定論。而我也在生命走到15歲的那年,才開始問自己:我到底為了什麼而活?我到底為了什麼而工作?如果人生是為了工作而努力?那我存在的價值在哪裡?或許是因為生病加上失去自己的天賦,才讓我開始尋找自己與社會的連結與定位。直到19歲的今年,我在自己與書籍的思辨裡找到自我,我告訴自己我的人生在於1.感受生活的每一刻,在矛盾中感受2.為真理而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詮釋我所了解的真理,使生命的循環更加細緻,圓更加近乎圓。在自己的領域裡,發現與其他領域的處處關連。

而在閱讀糧食戰爭後,我對於人與社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深深的感到震撼!我不敢相信我在一場操控中生存,過去我相信生活中的不公平是建立在宇宙的公平之下,其實大自然的安排是我的思想無法超越的,因此小的不公平是建立在大循環的公平之下,上帝幫我們做好了很多的選擇,因為人往往在兩個抉擇中就足以讓我們猶豫許久!因此很多選擇是上帝已經安排好的,我不能選擇的是我生命中的變化或者生一場病,但我能選擇的是計畫著自己的未來並感受來每一刻心靈感受,當面對突如其來的病痛,用我的方式面對困境!

但這本書讓我看到一群頂尖的人們,掌控著我們的選擇,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的選擇不只是宇宙的無形力量所掌控,更包含頂尖人物悄悄安排好的選擇,他們就像商業市場裡的上帝,蒙蔽了我的雙眼,讓我在他們設計的遊戲下選擇,我感到憤怒,過去我以為企業家應該回饋人民這句話,是來自於企業家對於社會的感激與謝意!但糧食戰爭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企業家不是應該,而是”必須”回饋人民回饋社會,因為他們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條件、他們決定了我們的飲食、他們使地球上的很多人失去生存的基本條件、失去教育的權利。

這本書使我深深的思考,它讓我回憶到餅乾包裝外寫的玉米粉,小小的幾個字,竟包含了一群自殺的人民、一群被商業逼向走投無路的農民,我渾身起了雞皮疙瘩感到沉痛!

糧食戰爭這本書,讓我變得比過去更努力學習!因為我無法想像有一天當我在企業裡工作時,我努力工作與企業打拼、努力,在自認為一場良性的競爭下付出,但事實上,我會因為資訊上的匱乏,看不到那些被我的公司傷害的農民,直到我意識到有這群弱勢存在的同時,我消極的捐款幫助他們,但可笑的是這分明就是用一雙謀殺被害人的手拉他們一把!我不敢想像有一天在我有能力工作的時候,我可能正用必須用一雙沾滿鮮血的手來幫助弱勢,我很心痛很害怕,我不敢想像即使我想要幫忙他們,我都必須先殘忍的踩的他們的身體向上生存 直到我有足夠的影響力時,我才能幫忙,而且我可能面臨一群商業人士的威脅。

但糧食戰爭這本書讓我知道自己應該更努力的了解甚至探尋事情的真相,我要更努力的了解、更努力的去做才行,才會找到更好的方法幫助社會! 

以下是這本書讓我思考到的幾個面向:

1. 為什麼農民沒有機會翻身?

我想部分原因是因為這群企業的剝削,面對全球化的趨勢,企業家的選擇可以在各地,但農民的選擇僅在自己貧瘠的土地上。他們沒有辦法受教育,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錢,因此他們的孩子不會了解到這個世界怎麼了?他沒有辦法掌握全球化的變動,因為他是金字塔底下的一群人,而企業是一群經過篩選的菁英,他們掌有世界經濟的權力,是金字塔頂端的一群人!因此不論你怎麼挑戰,他們都能掌握比我們更大的權力剝削我們!

2. 如果真的有弱勢族群的孩子成為了頂尖人物,那有機會改變嗎?

或許有,但更重要的是在於教育!這個人在成功的時候是會為了社會的道德正義努力,還是自私的享有權力!便是關鍵!其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想想看當我了解全球經濟的脈絡時,也代表著我有能力操控金錢,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投資,如何賺到大筆的收入!但如果今天我放棄了這個機會,代表我將與財富告別!同時面對大企業的打壓,這是不是很累? 因此,當一人掌有權力的同時,也代表著考驗他的價值觀!

3. 企業的經營學原來只是金字塔頂端的廝殺

我很喜歡閱讀企業經營的書籍,看他們如何提升自己的企業,但現在我才明白,如果你想要成為大企業,那第一個條件就是你必須降低成本,你要與大企業競爭,就可能剝削人民的薪資。因此,企業的經營不是由金字塔底部向上努力,而是必須先建立好剝削人民的條件,才有機會成為大企業!企業的經營學是或許是一場金字塔頂端的競爭學問!

4. 媒體是不是沒有做好讓人民有”知的權利”

我不明白為甚麼在網路發達的今天,我看不到媒體報導我們看不到的更深層問題?我感到困惑,每一次我讀到震撼的內容往往來自於書籍,但卻不是來自於媒體、電視、網路、報紙,我不明白在科技進步的今天,為甚麼我想了解的資訊,每一次都在最基本的書籍中了解,在這本書讓我思考,或許媒體可以更進步,更懂得為人民服務!

5. 學術淪陷於企業

當學術發現企業生產的產品出現異狀發表論文時,竟然可以被打壓下來!
真正的理由是企業贊助了學校!我覺得很驚訝!這將使為學術為人民工作的我們,受到很大的打擊,我在糧食戰爭讀到這個部分時,我真的很想為這些人打打氣,跟他們說一聲謝謝和加油!

6. 沒有所謂的自由市場的手?

在此書中,我才了解到原來不只微軟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在各種不同的領域中,都是由少數的企業獨佔了多數的經濟權力,他們壟斷了良性競爭的機會,當小企業正要爬起的同時,他們會利用他們的各種權力極力打壓!

7. 原來全球市場不只供給與需求

這本書,讓我了解原來全球市場分為即時、短期、長期,而企業或許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但農民沒有!因此如何對抗風險與意外也是我們能幫助農民的!

8. 政府的幫忙將使自由市場不再自由 

在書及提到的這個部分,讓我了解原來在政府的協助下,可以使一個地區的玉米售價比種植成本還低,可以使一切變的不公平,這也牽涉到很多道德的問題!

而後半章節也讓我了解到移民可能帶來的危機、食品業的合併讓自由市場變成自己掌控根本與社會利益無關,以及綠色革命是什麼?綠色革命導致的大量生產與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還有人民囤積糧食造成窮人買不起糧食的問題、法律的重要性與漏洞、超市的經營模式、飲食的習慣到慢食主義的產生!這本書讓我獲得很多的觀念,它不是一本短時間就能閱讀起來的書籍!甚至一開始我還先讀了其他比較專攻同一方向的有關糧食危機的書籍,這樣在讀這一本書時,才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書籍中的含意。從一開始的企業剝削、農民自殺、市場與社會的競爭接著法律與學術之間的關連,到後來比較輕鬆的飲食問題!最後的慢食以及各種與大自然互動的團隊產生,讓我從對於社會絕望到後面章節看到一群有共識的人一起努力!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深入,不是一本很好閱讀的書籍,它需要時不時的停下腳步思考!但確實提供了很多很棒的觀點,它讓我學會對於每件事情保有懷疑,或者你認為稀鬆平常的事情,其實藏了很多祕密,也讓我了解身為一位領導人,他必須做的決策真的非常的繁瑣與複雜!它必須有更豐富的知識與經驗 才能做出最正確的判斷,以及很多很多我們可以改變的事情,以前我不了解就算法國選總統跟我有什麼關聯? 但現在我了解到不同的領導人,他們的決策風格與經驗都將影響著全球,別小看領導人一個小小的決定,其實這一切都遷就著我們的未來!

現在19歲的我更加沉重也更加傷痛,我希望有個領導人能帶領我們改變一切,也期望自己能更加努力為社會付出或者成為領導人之一,我真的真的希望世界能因為我們一群人而變的更美更好!謝謝創造這本書的所有人,謝謝你們!
讓我即將升大學的這個暑假更加精彩!也對未來更有目標!


《糧食戰爭》|拉吉.帕特爾(Raj Patel)著|高寶出版 

全球人口即將突破七十億,要餵飽每一個人的糧食總需求量一天天增加,然而,種植這些糧食的農民卻吃不飽,穿不暖?!從「解剖農村」開始,帶領讀者走入有如沙漏一般的世界糧食體系中,去看看消費者自己選擇要吃的食物及食品背後、在看似單純的產銷消(生產、銷售、消費)三環中,隱藏了多少的潛在成本及權力運作。誠如書中所提到的:「我們可以要回糧食系統從我們身上剝奪的東西:對自己的生活、身體和自我形象的掌控權……最重要的也許是,重新發現享用好食物的快樂。」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封.店照

文/牧風

繼七位講者以各自獨有的知識背景及方式去詮釋並發想這七本好書的點點滴滴之後,

終於也有幾位讀者願意跟大家分享她/他的閱讀心得或想法,

很妙的是,入選的文章多是關於《糧食戰爭》的閱讀分享,

其中僅有一位是閱讀並整理了《2011世界現況: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

我想,或許是近年來關於食品添加物的報導或是天災後的龐大農業損失等,

這些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新聞讓大家對於自己周遭環境又多了一分關心。

 

於此,小小協會邀請現在於小小書房【寫作俱樂部】持續閱讀與寫作的俱樂部成員擔任稿件評審,

經過評審們共同的審慎評估與討論後,得出評審結果如下:

首獎:從缺

優選:簡仕傑/糧食戰爭

佳作:陳禹融/糧食戰爭比娜/2011世界現況: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

這些文章將會陸續上線,也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閱讀這幾本書的任何想法與看法。 

 

{共讀好書,寫心得}活動文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小小生活文化創意推廣協會

主辦單位連絡方式:02-29231925,smalllife2009@gmail.com

234新北市永和區復興街36號

社區獨立閱讀節官方網站: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

贊助單位:信義房屋

協辦單位(依筆畫排列):小小書房、水木書苑、大田出版社、

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有河book、東海書苑、虎尾厝沙龍、洪雅書房、

時報出版、高寶書版集團、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圓神出版社

  

《2011世界現況: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看守世界研究中心著|看守台灣協會出版

城市農耕、蔬菜的營養與經濟潛力、在地食物的生物多樣性、食物損耗、氣候變遷與調適方案、糧食生產與農業發展計畫,甚至是農業政策的全面性改革與創新等主題,不僅僅是時下熱門的綠色環保議題,也是每個人生活中、無論食、衣、住、行、育、樂都會面臨到的社會真實現況。這本書將帶領讀者,一步步去了解2011年的世界現況,進而能回過頭來,關心我們生活週遭的每一個人、事、物以及關愛臺灣這片土地上的農業現況以及生態的永續。

 

《學校在窗外》|黃武雄著|左岸出版

「孩子為了什麼去學校?」本書從此處開啟學校教育存在的重要性,連結兒童認知發展理論,以及學校教育的安排與實踐、探討抽象性思考與文學想像的關聯、分析中小學、大學以及社區大學教育,所能帶給學生的知識類型,及對其教學方式的思辯,透由對話錄及相關文集的論述帶入「教育改革」、「社區大學」乃至於「公民社會」等,需要持續被關注及探討的重要教育議題。黃武雄老師藉由剖析個人教學經驗、學校及生活觀察,跳脫現今學校教育的套裝化,為讀者打開一扇又扇通往多樣性教育的未來之窗。

 

《糧食戰爭》|拉吉.帕特爾(Raj Patel)著|高寶出版

全球人口即將突破七十億,要餵飽每一個人的糧食總需求量一天天增加,然而,種植這些糧食的農民卻吃不飽,穿不暖?!從「解剖農村」開始,帶領讀者走入有如沙漏一般的世界糧食體系中,去看看消費者自己選擇要吃的食物及食品背後、在看似單純的產銷消(生產、銷售、消費)三環中,隱藏了多少的潛在成本及權力運作。誠如書中所提到的:「我們可以要回糧食系統從我們身上剝奪的東西:對自己的生活、身體和自我形象的掌控權……最重要的也許是,重新發現享用好食物的快樂。」

 

《最後的知識份子》|羅素.雅柯比(Russell Jacoby)著|左岸出版

雅各比從「我們的知識份子在哪裡?」這個問題,開始發想美國知識分子的世代失落,並回顧波希米亞聚落,與知識藝術活動的演進與沒落,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在州際公路上的敲打族、論述都市議題的都市者(Urbanist)、與美國文化保持距離的猶太裔知識分子,以及校園新左派的興起。然而戰後電視機的普及、都市的發展、郊區的演變、學術評鑑的依賴情形等等,讓這些最後的知識分子終究因為讀者群的消失,而默默地在美國的知識社會中缺了席。

 

《看不見的城市》|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時報出版

藉由青年旅人馬可波羅向忽必烈汗報告自己的所見所聞,一篇篇對於各個城市如詩如畫的描述,就這樣虛虛實實地從他的口中流瀉而出。因而忽必烈汗也開始有了自己對於城市的想像與夢,正如書中所述,「城市,就像夢一樣:一切可以想像的城市,都可以入夢,但是即使是最預想不到的夢,也是一個隱藏了慾望,或者相反地,隱藏了恐懼的謎。」然而,「記憶中的形象,一但在字詞中固定下來,就被抹除了。」於是,在馬可波羅零碎片段的形容中,忽必烈汗開始重組建構起他的夢與現實,一個個、看不見的城市。

 

《遇見三百年前的臺灣:裨海紀遊》|郁永和著,楊龢之譯注|圓神出版

清康熙三十六年,清朝官員郁永河,自福建前往台灣北投硫磺產地採硫,途經澎湖,自台南鹿耳門上陸,沿著台灣西岸一路北進,將旅途上所見所聞、包括一路上山光水色以及所遇的平埔族和其他原住民的風俗民情都做了詳細的描繪,並不時詠詩作賦,好不風雅。三百年後的今天,透過楊龢之的白話譯本以及豐富的參考資料,讀者得以再次穿越時空,跟著郁永河一行人徒步走遍台灣西部,親身見證當年各地的風土民情。

 

《傷歌行》|鍾文音著|大田出版

作為百年物語的第三部,《傷歌行》以文學的形式,回顧百年以來,在這塊土地上的每一位女性的傷。從「到處都有『崙』『墘』『塘』『厝』命名之地」的那個年代,「女人以為台灣就是所謂的世界,此即是天地盡頭,即是一切。」鍾家祖上的四個阿嬤,西娘與詠美婆媳倆相互扶持,度過家中一個個男人離去的日子;島嶼颶風與六輕席捲而來,一直等待死神卻依舊存活於世的鍾琴、承載著許多家族記憶的小娜……一位位渡海而來、逐浪而去的台灣女人,駐足、離去,而傷口,依舊鮮明。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7虎尾厝沙龍resize 2 6有河book 3 洪雅書房

1. Huwei Salon in Yulin. 2. River Book in Taipei’s Tamsui District.
3. Hungya Bookstore in Chiayi.
Photos courtesy of Taiwan Small Life Culture Creativity Promotion Association

In a digital age when many people use iPads, Kindles or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 to read, rummaging through shelves of books at small, local establishments may seem like an activity of bygone days. But that tradition is being celebrated at the Reading Festival of Independent Bookstores (獨立書店閱讀節), which comprises a series of reading activities at seven independent bookstore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runs through June 1.

The festival organizer, Taiwan Small Life Culture Creativity Promotion Association (台灣小小生活文化創意推廣協會), has held, since its inception in 2009, a wide range of cultural activities, including guided tours of several independent bookstores in Taipei, such as Tonshan Bookstore (唐山書店) and SMC Publishing Inc (南天書局).

The festival encourages participants to visit distinctive local establishments that reflect their owners’ ideas and tastes. Hungya Bookstore (洪雅書房) in Chiayi, for example, is noted for it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ovements while boasting a rich collection of books and periodicals covering the humanities, history and Taiwan studies. Housed in a building put up during the 1940s, Huwei Salon (虎尾厝沙龍) in Yulin specializes in feminism and gender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and is equipped with a gallery space and outdoor cafe.

The value of human interaction usually takes precedence over making money with small businesses, says Tsai Yi-hsin (蔡怡欣) from the association, and that is what attracts people like herself to indie bookstore.

“People who work at my favorite places know what I like. We talk about things, share ideas, and they make useful recommendations,” Tsai said. “I’ve never had that at chain bookstores.”

Each participating bookstore has invited a lecturer to hold a book reading session on various topics. At Small Small Bookstore (小小書房), which is tucked away in a maze of alleys near the Dingxi MRT Station (頂溪捷運站) in Yonghe (永和), poet and theater director Hung Hung (鴻鴻) will share his thoughts on Italo Calvino’s Invisible Cities on May 12. The following day, Chinese-language literature professor Wu Ming-yi (吳明益) will talk about Out of China or Yu Yonghe’s Tale of Formosa: A History of Seventeenth-century Taiwan (遇見三百年前的臺灣—裨海紀遊) at River Book (有河book), a tranquil establishment run by a poet couple that overlooks the Tamsui River (淡水河) in Tamsui and focuses on the arts and literature.

Reading aside, members of the general public are encouraged to contribute to the association’s ongoing effort to create a map of Taiwan’s independent bookstores. Those interested in sharing their favorite places can contact the organizers at smalllife2009@gmail.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festival, go to the event’s Web site at 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


The full text from One for the books - Taipei Times, URL: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feat/archives/2012/05/04/2003531937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牧風

走在嘉義市的中正路上,看著碩果僅存的幾間老房子,想像著十多年前還在唸書的余國信走進改變他一生的台灣圖書室的情景。

20120425[原]台灣圖書室  

十多年後的我,來到協志牙科門口,納悶著台灣圖書室的所在。終於,我看到了診所左側的玻璃門上貼有一個台灣輪廓的圖樣,試探性地推開了玻璃門後,看著樓梯下的空間裡好像有一場講座正在進行。雖然很不好意思打擾到他們,可""里迢迢至此,不一探寶山實在有違我好奇的本性,於是硬著頭皮下來到聞名已久的台灣圖書室。(後來再次確認比對後,才發現我是來到了"原來的"台灣圖書室。現在的台灣圖書室是在圓環附近,地址是中山路255號。)坪數不大的地下室中,前半塊場地正在進行講座,內容是關於幾個國家政治主權的剖析;後面的牆則是一大面的書櫃加櫥櫃,這一面的書都是和台灣習習相關的在地書籍,尤其其中有一部分都是關於嘉義這塊地方的書;最後方是一塊鋪著巧拼的兒童天地,裡面的書包含童話故事及兒童文學。看了一下書櫃裡都有些什麼書以後,我拿了本台語詩窩在老沙發裡試著讀上一兩首詩,才發現自己的台語真是破爛到可以,真是慚愧。 

20120425洪雅書房  

離開了市區熱鬧的路段,我來到了位在嘉義市邊陲地帶的洪雅書房。大面玻璃窗兩旁的春聯寫著「一店裡不合時宜,滿櫃子盡是前瞻」,10多坪的空間裡,房主余國信的選書百百種,包括和嘉義及台灣歷史與文化有關的書,以及許多文史哲和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書籍,木地板旁的矮櫃裡則是有好幾套陪伴我成長的漫畫(話說發現到國信跟我同年時一整個被嚇到!)。不過洪雅的選書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廢話~),正如他在部落格中所寫,「洪雅書房進書內容擴增的關鍵是為了搶救嘉義稅務出張所,,於是洪雅書房開始有許多文化思考的書籍,後來面對嘉義舊監的搶救又再度增加更多如博物館之類別的書籍。」儘管如此,我開始翻翻看看店裡的書的時候,國信還在旁邊歹勢地說小小的冊比洪雅多很多啦...,真的是有夠古錐的。而且,洪雅不只有關於這片土地的書、CDDVD,還有近幾年洪雅的這一群夥伴們因為接觸到自然農法而自己開始下田種稻的收穫,一包包的白米正靜靜地躺在書店的一角,讓我親眼見證到「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就是余國信總是認真實踐所見所聞的生活哲學。相片中,站在老車站板啊旁邊的國信,正跟夥伴說好吃的豆花在哪條巷子的哪裡哪裡,雖然我的相機沒能清晰捕捉到他清瘦的身影,不過我覺得那不停下來的身影,正好是余國信這個人的最佳寫照。也正是因為有他這一股源源不絕的熱情意志,讓洪雅書房、台灣圖書室以及玉山旅社在他以及夥伴們的投入之下,得以讓嘉義這個土地逐漸發展出一個又一個小小的、獨特的在地文化。 

20120425玉山旅社2  

落著小雨的半暝,我來到了不在玉山的玉山旅社。坐落在(目前未停的)阿里山小火車北門站旁60年的這間老旅社,有紅得很漂亮的台灣傳統花布、光線讓人感覺很舒服的手工燈泡、掛在旁邊讓人知道有賣哪幾隻啤酒的空瓶子、斑駁的牆面上垂掛著一張張老照片、樓梯旁的櫃子上有一些藝術工作者所做的關於台灣的一些文創作品、櫃子裡則是農友們辛苦製造生產的荔枝蜜、龍眼蜜、甘蔗糖,當然還有自然農法種出來的白米。回收回來的桌椅以及老沙發、經眾人協力修復的老屋頂、半開放的通舖以及伴隨著自己長大的塑膠蚊帳,住在這個具有古意與鄉愁的老旅社裡,總覺得自己好像是當年沒趕上最後一班火車而來掛單的遊子,還好有體貼的內將照顧自己,即使身在異鄉也不會感到孤單,就是可惜了沒喝到內將泡的咖啡。

不過也無妨,那就下次再見了,內將~ 


洪雅書房|台灣濁水溪以南最活躍的社運書店,門口春聯寫著「一店裡不合時宜,滿櫃子盡是前瞻」,道盡這間書店的理想與堅持。10坪左右的空間裡孕育人文的理念,這裡的選書,不受經銷商、排行榜左右,完全是房主個人品味。可以找到齊全的嘉義歷史與文化書籍、和台灣歷史有關的書以及豐富的文史哲類別書籍。開書店可以做成不只是賣書,也可以改變一個地方的文化氣味、帶動文化活動、串連地方的力量,呈現有意思的地方風景。

營業時間:14:00-21:30,全年無休

600嘉義市長榮街116號(近忠孝路、嘉基護理之家後方第二間)

TEL:05-2776540,0929-536133

http://blog.yam.com/hungya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牧風

週日午後第一次來到清華大學,在進入水木書苑時我嚇了好大一跳,
這不是我小時候的敦南誠品嗎?!

一進門的右手邊有一個讓學生們可以放飲料的櫃子,再走進去,整個視野大開~

20120415水木書苑

詢問及結帳的櫃檯在右手邊,正前方最顯眼處盡是新書及暢銷書,
慢慢往後頭走去,一路可見各家出版社或主題選書的書展,
在每一塊小小的空間裡還有兩三張看起來不錯坐的沙發。
在店裡不時會發現用心書寫的圖書宣傳標語,有點拙趣,不過是我的最愛。
有趣的是,後方還有一個可以進行旅遊諮詢的櫃檯?!

旅遊諮詢櫃檯旁的長道,是學校書店中一定會有的文具及各式禮品,
要進入左邊的水木咖啡之前,會看到一櫃可愛的義賣商品,
是一群在地的朋友們親手縫製的布包等手工藝品。
手工藝品櫃的旁邊,是大人小孩都會愛的兒童區。
色彩繽紛的巧拼墊上,
有的小朋友乖乖地聽著爸媽說故事,
有的小朋友自己翻看著可愛的繪本,
也有一些喜歡繪本及其他童書的大朋友整下午都待在這,
我想,這裡一定是水木書苑裡面最熱門的地方吧。

20120415水木咖啡    

有一整面落地窗的水木咖啡,
即使坐落在風雲樓中,卻讓人十分貼近自然,
一旁的成功湖,沒停過的咖啡香,
許多彩繪拼貼而成的天花板和手繪風格的柱子,
飲品有雨林咖啡及各式口味的果醋等等,
入口處擺有在地的竹蜻蜓綠市集的買菜資訊?!
而我個人很喜歡的,就是那個用小木條堆疊而成"水木咖啡"。
(而且,小木條沒有黏起來耶,呵呵呵~)

活動結束時,抓到一點空檔跟水木書苑的蘇先生聊了幾句。
先跟他表達我被水木書苑的大空間嚇到了的事,
他回應說,這麼大的空間經營並不容易。
就這樣聊著農業、聊著書店,
一位書店經營者豐富且多元的生活經驗,一點一滴地從言談中流洩而出。
雖然跟前輩請益的時間永遠不夠,
好在我們協會志工現在正努力進行全台各家獨立書店的訪問
相信未來就可以從各家書店店主的分享學習到更多,期待期待~


水木書苑|成立於1987年,座落於新竹市清華大學校內,屬一綜合型的書店。一向秉持科學與人文並重的理想,希望為愛書人提供多樣選擇與相關服務。讓讀者不只是狹隘的讀書人,而是博學的通識之才。書苑除提供國內外大學專業圖書及一般人文藝術書籍、雜誌外,並陳列進口科普讀物及簡體大陸專業圖書,以豐富知識的廣度與厚度。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五,09:00-21:00(寒假、暑假為09:00-19:00 

週六、週日及國定假日,10:30-19:00 

300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清華大學風雲樓一樓) 

TEL:03-5716800、03-5717694 FAX:03-5723552 

http://www.nthubook.com.tw/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aiwan       

喜歡逛書店嗎?想要把全台灣大大小小的書店找出來嗎?一起來做這件事情吧!

我們將長期徵募各地的書店情報員,建置一個共同分享的網路平台,

長期搜羅、更新、建置全台灣的書店地圖,並且印製成紙本索引地圖呦!

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加入這個令人振奮的情報員行列吧!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小小生活文化創意推廣協會

主辦單位連絡方式:02-29231925,smalllife2009@gmail.com,

234新北市永和區復興街36號

贊助單位:信義房屋 

對象:居住台灣各地城市鄉鎮,對蒐集各地區書店蹤跡感興趣的朋友。

徵募時間:長期徵募

任務:協助募集該地區實體書店的訊息。

報名之後,我們會與您聯繫任務詳細內容。

回饋:採每月累積回報數回饋。每月滿十家未曾建檔的書店訊息回報,

我們將致贈書籍一本或精美禮品一份。

報名:採email報名 smallife2009@gmail.com,信件主旨請寫

「報名書店情報員-姓名or暱稱 」,報名資料需含:

區域、地點、姓名or暱稱、電話及Email,範例如下,

北(包括北、中、南、東)、台北市、牧風、0921-OOO-XXX、

oooxxxx@gmail.com。 


  歡迎大家將美編努力做出來的可愛 LOGO 帶走,

 貼在自己的網站或部落格上面喔~ XD

  這樣就可以很快連到協會的徵募文囉~

長期徵募全台社區獨立書店情報員語法如下:

<a href="http://stickeraction.com/bookstoreagent/go/"><img src="http://stickeraction.com/bookstoreagent/sticker/" alt="長期徵募全台社區獨立書店情報員" border="0" /></a>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書封.店照  


小時候,巷口那間有賣蠶寶寶、鉛筆橡皮擦、世界地圖跟幾本書的書店,

就是我放學後的冒險樂園,我的世界。

曾幾何時,童年記憶裡的巷口書店,慢慢的,一間一間不見了。

 

書店在哪裡呢?你的社區裡,

是否也存在著那麼一間,

打開你的世界的小書店呢?

 

一起來,逛遊尋寶巷弄裡的書店,

共讀,分享一本好書,

一同用記憶,串連溫暖的書店蹤影!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小小生活文化創意推廣協會

主辦單位連絡方式:02-29231925smalllife2009@gmail.com

234新北市永和區復興街36

社區獨立閱讀節官方網站: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

贊助單位:信義房屋

協辦單位(依筆畫排列):小小書房、水木書苑、大田出版社、

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有河book、東海書苑、虎尾厝沙龍、洪雅書房、

時報出版、高寶書版集團、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圓神出版社

2012.4.15~6.1 走進書店好ㄏㄠˋ悅讀,社區書店共讀座談開跑! 

地點

書店名稱

日期

主講

推薦書籍

出版單位

新竹

水木書苑

4/15 () 14:00-15:30

羅允佳

2011世界現況

看守台灣協會

花蓮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

4/22 () 14:30-16:00

郭駿武

學校在窗外

左岸

嘉義

洪雅書房

4/25 () 19:30-21:00

楊儒門

糧食戰爭

高寶

台中

東海書苑

4/29 () 14:30-16:00

郭力昕

最後的知識分子

左岸

新北市永和

小小書房

5/12 () 19:30-21:00

鴻鴻

看不見的城市

時報

新北市淡水

有河book

5/13 () 14:30-16:00

吳明益

裨海記遊

圓神

雲林

虎尾厝沙龍

6/1 () 19:30-21:00

鍾文音

傷歌行

大田


{共讀好書,寫心得}

活動方式:挑選書店推薦的任一本書,撰寫讀後心得、感想。書籍包括有:

2011世界現況 / 看守台灣協會、學校在窗外 / 左岸、糧食戰爭 / 高寶、

最後的知識分子 / 左岸、看不見的城市 / 時報、裨海記遊 / 圓神傷歌行 / 大田

(書籍版本不限,以上僅供參考。裨海記遊為清代出版品,任一版本皆可閱讀寫心得。

徵文格式:以散文的方式,文長3000字以內。

投稿:一律email投稿,smalllife2009@gmail.com

徵文獎項:

首獎一名:將可獲贈書店推薦書一套七本

優選三名:將可各獲贈書店推薦書五本(由主辦單位配贈)

佳作十名:將可獲贈書店推薦書一本(由主辦單位配贈)

徵文時間:即日起~7.30日止

公佈時間:8月底前公佈得獎名單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

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社區書店共讀系列座談

報名:請洽各書店

4. 15(日) 14:00-15:30 水木書苑

從世界看台灣-談如何因應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允佳導讀

如果一本書的關鍵字是「非洲、農業」,你會翻開它嗎?身為譯者和書編的講者,將談如何從陌生到熟悉,瞭解書中談的城市農耕,農業教育、農業研究與氣候變遷調適方案等成功的故事,甚至回過頭來聯想台灣的情況?我們可以從非洲學到什麼?這本內容豐富的年度報告,不是要告訴大家更多環境災難和噩耗,而是要從最貧窮、飢餓的地方,帶回希望和理念,讓關心農業議題的朋友更能找到著力點。


2011世界現況: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看守世界研究中心著看守台灣協會出版

城市農耕、蔬菜的營養與經濟潛力、在地食物的生物多樣性、食物損耗、氣候變遷與調適方案、糧食生產與農業發展計畫,甚至是農業政策的全面性改革與創新等主題,不僅僅是時下熱門的綠色環保議題,也是每個人生活中、無論食、衣、住、行、育、樂都會面臨到的社會真實現況。這本書將帶領讀者,一步步去了解2011年的世界現況,進而能回過頭來,關心我們生活週遭的每一個人、事、物以及關愛臺灣這片土地上的農業現況以及生態的永續。

 

允佳

大學時主修英語文學,畢業後順從內心的渴望進入環保團體,從事與環境相關的翻譯出版業務,目前亦是師大環境教育所的研究生。雖然20餘年間,與農業的親身交會僅止於兒時曾下田踩泥巴,卻希望有朝一日能回鄉做小農。自認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利用語言專長向身邊的人傳遞環境永續的訊息。


1水木書苑  

水木書苑|成立於1987年,座落於新竹市清華大學校內,屬一綜合型的書店。一向秉持科學與人文並重的理想,希望為愛書人提供多樣選擇與相關服務。讓讀者不只是狹隘的讀書人,而是博學的通識之才。書苑除提供國內外大學專業圖書及一般人文藝術書籍、雜誌外,並陳列進口科普讀物及簡體大陸專業圖書,以豐富知識的廣度與厚度。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五,09:00-21:00寒假、暑假為09:00-19:00

週六、週日及國定假日10:30-19:00

300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清華大學風雲樓一樓)

TEL03-571680003-5717694 FAX03-5723552

http://www.nthubook.com.tw/

 

4. 22(日) 14:30-16:00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

大腳小腳走讀台灣之學校在窗外|郭駿武導讀

在套裝知識的長期訓練裡,人變成了一種疏離於自然的物種,但是從孩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更多最原始也最簡單的需求。因此,一個專職奶爸,決心要和家人共同徒步環島三個月,在免除了物質的誘惑及干擾,把注意力回到人的身上及心裡,在彼此相遇的生命中,發現一種簡單的幸福!講座中,將與讀者分享走讀台灣的心得,尤其是許多在教科書內沒有學到的議題。

 

《學校在窗外》|黃武雄著|左岸出版

「孩子為了什麼去學校?」本書從此處開啟學校教育存在的重要性,連結兒童認知發展理論,以及學校教育的安排與實踐、探討抽象性思考與文學想像的關聯、分析中小學、大學以及社區大學教育,所能帶給學生的知識類型,及對其教學方式的思辯,透由對話錄及相關文集的論述帶入「教育改革」、「社區大學」乃至於「公民社會」等,需要持續被關注及探討的重要教育議題。黃武雄老師藉由剖析個人教學經驗、學校及生活觀察,跳脫現今學校教育的套裝化,為讀者打開一扇又扇通往多樣性教育的未來之窗。

 

郭駿武

非典型男人、非典型丈夫、非典型爸爸!輝煌事蹟包括:加入錢少、事多、離家遠的基金會;把雷射腳印打上總統府;921連續救災24天沒洗澡;同時擔任兩所台中社區大學主任;中年跑去念研究所;42歲開始當專職奶爸。現職為獨立教育工作者及親職講師。曾任人本教育基金會新竹辦公室主任、暨南大學教育學程實習輔導委員、921南投教育重建工作站主任、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主任、森林小學教師、人本教育基金會親職講師,現為TBA台灣部落格協會監事。


2凱風卡瑪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成立於20074月,位於花蓮市美崙山。做為一間兒童與青少年的專門書店,致力於提供舒適溫馨的親子閱讀與飲食空間,以及豐富多樣的藝文選擇。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六,10:00-21:00週日,10:00-19:00,週一店休

970花蓮縣花蓮市中美路81

TEL03-8246533 FAX03-8246536

http://www.kkbooks.tw/

 

4. 25(三) 19:30-21:00 洪雅書房

有一天,我們要吃什麼?-關於台灣農業的困境與出路|楊儒門導讀

2002年當台灣加入WTO的時候,大概很少人會去意識到,有一天會出現所謂的糧食危機。記得彭明輝老師在當時曾講過:「十年以後,我們要吃什麼!」當時好像無關重要的一句,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因為物價的飛騰糧貴而警覺,「有一天,我們要吃什麼?」。農委會和政府官員常講的是:「台灣的糧食自給率達90%」。這是事實嗎?正視問題的發生,而不是一昧的逃避、掩蓋。積習已久,當真正發生糧食危機時,政府的政策方向在那?因應、配套措施又為何?

 

《糧食戰爭》|拉吉.帕特爾(Raj Patel)著|高寶出版

全球人口即將突破七十億,要餵飽每一個人的糧食總需求量一天天增加,然而,種植這些糧食的農民卻吃不飽穿不暖?!從「解剖農村」開始,帶領讀者走入有如沙漏一般的世界糧食體系中,去看看消費者自己選擇要吃的食物及食品背後、在看似單純的產銷消(生產、銷售、消費)三環中,隱藏了多少的潛在成本及權力運作。誠如書中所提到的:「我們可以要回糧食系統從我們身上剝奪的東西:對自己的生活、身體和自我形象的掌控權……最重要的也許是,重新發現享用好食物的快樂。」

 

楊儒門

抗議政府未照顧農民與小孩,而放置爆裂物,獲判刑五年十個月,1996年六月出獄。在獄中與友人的通信,集結成《白米不是炸彈》一書出版。現在在新北市猴硐種田,並在文山社大教農業相關課程,「農業的困境與出路」、「農業的另一種可能」。1997年起在台北定期舉辦248農學市集。


3洪雅書房  

洪雅書房|台灣濁水溪以南最活躍的社運書店,門口春聯寫著「一店裡不合時宜,滿櫃子盡是前瞻」,道盡這間書店的理想與堅持。10左右的空間裡孕育人文的理念,這裡的選書,不受經銷商、排行榜左右,完全是房主個人品味。可以找到齊全的嘉義歷史與文化書籍、和台灣歷史有關的書以及豐富的文史哲類別書籍。開書店可以做成不只是賣書,也可以改變一個地方的文化氣味、帶動文化活動、串連地方的力量,呈現有意思的地方風景。

營業時間:14:00-21:30,全年無休

600嘉義市長榮街116號(近忠孝路、嘉基護理之家後方第二間)

TEL05-27765400929-536133

http://blog.yam.com/hungya

 

4. 29(日) 14:30-16:00 東海書苑

台灣的公共知識份子在哪裡?|郭力昕導讀

雅各比的書所描述的,是美國大學裡知識份子的現象,但台灣社會的相關問題,卻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反省和啟發。在台灣當前的高教機制和社會情境下,還有多少人願意成為、或者能夠被稱為公共知識份子?台灣的大學教授們,有多大比例,是匍匐於瑣碎事務、狹小視野的「專業蛋頭」,終其一生只為稻梁謀,與現實世界不發生關係?我們藉著雅各比的鏡子,照照自己的社會,並且檢視究竟是哪些因素,讓台灣的大學教授與知識份子,變成今天這種悲哀的狀態。從這些反省裡,年輕的知識份子可以做為借鑑,做一位不妥協、不瑣碎的知識份子。

 

《最後的知識份子》|羅素.雅柯比(Russell Jacoby)著|左岸出版

雅各比從「我們的知識份子在哪裡?」這個問題,開始發想美國知識分子的世代失落,並回顧波希米亞聚落,與知識藝術活動的演進與沒落,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在州際公路上的敲打族、論述都市議題的都市者Urbanist、與美國文化保持距離的猶太裔知識分子,以及校園新左派的興起。然而戰後電視機的普及、都市的發展郊區的演變、學術評鑑的依賴情形等等,讓這些最後的知識分子終究因為讀者群的消失,而默默地在美國的知識社會中缺了席。

 

郭力昕

郭力昕,台南市人,東海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新聞攝影碩士,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媒介與傳播系博士。曾任《人間》雜誌攝影主編、《中時晚報》電視評論與攝影評論專欄作者,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過去曾出版《書寫攝影》等書,近年的研究集中於攝影和紀錄片的文化與政治。


4東海書苑  

東海書苑|店主廖英良於就讀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時,開始經營書苑至今已逾十五年,東海書苑從原先在東海大學內、移至中港路與默契咖啡合作經營、到2009年搬到國美館旁,中間亦曾轉手讓友人經營,也曾一度熄燈歇業。不變的是那一顆想要服務讀者的心,就算賣書也要賣大家想要一看再看的書。於20101月重啟「讀書人工會」。

營業時間:12:00-23:00,全年無休

403台中市西區五權西二街104

TEL04-23783613 FAX04-23783616

http://www.thusbook.com.tw/

 

5. 12(六) 19:30-21:00 小小書房

看不見的城市:我們的現實卡爾維諾的夢|鴻鴻導讀

《看不見的城市》是卡爾維諾結合論述與虛構的詩化小說,一則野心龐大的現代寓言。透過忽必烈與馬可波羅的君臣對話,卡爾維諾跨越東西古今,讓我們得以從歷史、空間、城市文化、夢與現實等不同面向,解讀群體生活與個人世界。本次講座參照艾倫.萊特曼《愛因斯坦的夢》(天下文化),與鴻鴻在2007年台北國家劇院的同名製作(劇本見《衛生紙詩刊+07:當代歷史》),試圖提供閱讀這部小說的多種角度。

 

《看不見的城市》|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時報出版

藉由青年旅人馬可波羅向忽必烈汗報告自己的所見所聞,一篇篇對於各個城市如詩如畫的描述,就這樣虛虛實實地從他的口中流瀉而出。因而忽必烈汗也開始有了自己對於城市的想像與夢,正如書中所述,「城市,就像夢一樣:一切可以想像的城市,都可以入夢,但是即使是最預想不到的夢,也是一個隱藏了慾望,或者相反地,隱藏了恐懼的謎。」然而,「記憶中的形象,一但在字詞中固定下來,就被抹除了。」於是,在馬可波羅零碎片段的形容中,忽必烈汗開始重組建構起他的夢與現實,一個個、看不見的城市。

 

鴻鴻

以多元創作身分為人所熟悉:導戲、拍電影、寫詩、寫評論、編書編雜誌、還策展詩歌節、電影節、與圖博文化節,身上似乎永遠有著無窮精力。開了一家出版社「黑眼睛文化」,專出冷門詩集與劇場手邊書。2008年創辦《衛生紙詩刊+》,2009年創辦「黑眼睛跨劇團」。迄今已編導三十餘齣戲劇、歌劇、舞蹈、及跨領域演出。近作有詩集《女孩馬力與壁拔少年》、小說《灰掐》等。近年並積極參與社會運動與「文化元年」的行動。

5小小書房resize  

小小書房|2006722成立於台北縣永和市竹林路,以分享和累積為核心價值。專營當代文學人文社哲科、藝術類書籍為主,除了文學讀書會、寫作課程、手工創意課程外,不定期舉辦的各式議題座談、紀錄片播映、書友會等分享活動。2008年遷至永和市復興街,為獨立書店聯盟發起人之一(於2010年暫時停止運作),2009年成立小小生活文化創意推廣協會,致力於社區藝文活動的推廣,並發行《小小生活》、《小小寫字》兩份刊物。2011年跨足出版成立「小寫出版」。

營業時間:11:30-22:30,全年無休(特休請參考網站公告)

234新北市永和區復興街36號|捷運頂溪站1號出口

TEL02-29231925 FAX02-29231926

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

 

5. 13(日) 14:30-16:00 有河book

從《裨海紀遊》談文學化的淡水河|吳明益導讀

一條河,如何孕育、召喚詩人、作家的繆思?它以何種樣貌,出現在文學作品裡?曾經被葉石濤稱為台灣文學「散文雙璧」的《裨海紀遊》,記錄下三百年前諸多台灣地景、人文風貌,從這部作品開始談起,我們是否能從文學作品裡,看到我們所生活的土地、事物的褪變、消逝與轉化?真實與虛構相映的淡水河,又能夠帶給讀者何種啓發、思索與想像?(此題綱由主辦單位所加)

 

《遇見三百年前的臺灣:裨海紀遊》|郁永和著,楊龢之譯注|圓神出版

清康熙三十六年,清朝官員郁永河,自福建前往台灣北投硫磺產地採硫,途經澎湖,自台南鹿耳門上陸,沿著台灣西岸一路北進,將旅途上所見所聞、包括一路上山光水色以及所遇的平埔族和其他原住民的風俗民情都做了詳細的描繪,並不時詠詩作賦,好不風雅。三百年後的今天,透過楊龢之的白話譯本以及豐富的參考資料,讀者得以再次穿越時空,跟著郁永河一行人徒步走遍台灣西部,親身見證當年各地的風土民情。

 

吳明益

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有時寫作、畫圖、攝影、旅行、談論文學,副業是文學研究。

著有散文集《迷蝶誌》、《蝶道》、《家離水邊那麼近》、短篇小說集《本日公休》、《虎爺》、《天橋上的魔術師》,長篇小說《睡眠的航線》、《複眼人》,論文「以書寫解放自然系列」三冊。另編有《臺灣自然寫作選》,並與吳晟合編《溼地石化島嶼想像》。作品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多個小說大獎,長篇小說《複眼人》已售出英、美、法版權。

6有河book  

有河book|座落於淡水河岸,捷運站與渡船頭之間,由 686和隱匿於2006年底開設。店內書籍以新書為主,分類有文學、電影、生態、旅遊……等等。附設咖啡吧,不定期舉辦電影放映討論會、新書發表會、詩歌朗誦會、獨立音樂人演唱會、各種社會議題討論會……等等。為這逐日商業化的喧鬧河畔,留住一點文學和詩歌的聲音。

營業時間:12:00-22:00,週一公休

251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5262樓|捷運淡水站出口往河邊步行5分鐘

TEL02-2625-2459

http://blog.roodo.com/book686

 

6. 1(五) 19:30-21:00 虎尾厝沙龍

從「女島紀行」到「傷歌行」——鍾文音雲林原鄉的地景書寫|鍾文音導讀

關於這三部曲一直被誤讀:它不是大河小說,也不是什麼家族史。百年只是一種說法,一種包裝而已。讀它的方法有點像是在讀百姓史小說。屬於島嶼式的傷痕小說,招魂小說。這也是個人的小溪小說,是以拼貼所寫的百姓史。《傷歌行》裡面的角色眾多,不必一一解析,只需讀出人物的內心感覺與對關鍵際遇的種種承受。這本小說把無以言喻的「傷」埋得更深,寫得更廣……

 

《傷歌行》|鍾文音著|大田出版

作為百年物語的第三部,《傷歌行》以文學的形式,回顧百年以來,在這塊土地上的每一位女性的傷。從「到處都有『崙』『墘』『塘』『厝』命名之地」的那個年代,「女人以為台灣就是所謂的世界,此即是天地盡頭,即是一切。」鍾家祖上的四個阿嬤,西娘與詠美婆媳倆相互扶持,度過家中一個個男人離去的日子;島嶼颶風與六輕席捲而來,一直等待死神卻依舊存活於世的鍾琴、承載著許多家族記憶的小娜……一位位渡海而來、逐浪而去的台灣女人,駐足、離去,而傷口,依舊鮮明。

 

鍾文音 Win-Yin(Nina) Chung

淡江大學大傳系畢,曾赴紐約視覺藝術聯盟習油畫創作兩年。現專職創作,以小說和散文為主,兼擅攝影,並以繪畫修身。長年關注家族寫作、愛情等題材,並熱愛旅行。已出版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及散文集多部,質量兼具、創作勃發。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吳三連獎、林榮三等十多項全國重要文學獎,並曾獲台北文學創作年金、雲林文化獎。長篇小說《女島紀行》已出版英譯本,《豔歌行》、《短歌行》各獲台灣文學館補助出版英文及日文版譯本。

7虎尾厝沙龍resize  

虎尾厝沙龍|以凝聚在地情感之建築召喚土地思考意識,沙龍形式擴展對書店的想像,促動反轉現代化與全球化的智識行動。替未來留住現在之際,更將推開與世界對話之門,為現在創造未來。以生態、性/別、另類全球文化為中心思想做為選書之依據,每月配和沙龍主題規畫主題書展。另有性別酷兒專區,社會學、人類學文化研究專區,藝術、建築、旅遊專區,農業、生態、環境專區,台灣論述、台灣紀錄專區,兒童繪本專區,純文學專區。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五11:00-23:00,週六、週日10:00-22:00,週一公休

632雲林縣虎尾鎮民權路513

TEL05-6313826 FAX05-6310037

http://www.huweisalon.com  


 歡迎大家將美編努力做出來的可愛 LOGO 跟 BANNER 帶走,

 貼在自己的網站或部落格上面喔~ XD

 這樣就可以很快連到協會這邊,看到各場活動的最新消息囉~

 2012社區閱讀節_4.15-6.1

 語法如下:

<a href="http://stickeraction.com/readfestival/go/"><img src="http://stickeraction.com/readfestival/sticker/" alt="2012社區閱讀節_4.15-6.1" border="0" /></a>

 

banner

語法如下:

<a href="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 target="_blank"><img title="2012社區閱讀節banner" src="https://pic.pimg.tw/smalllife2009/1333019099-1258006742_l.jpg" alt="banner" width="700" height="100" border="0" /></a>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