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快訊
近期場次
11/06(日)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台灣現狀觀察|李玲玲 11/13(日)原住民狩獵權.文化與動物保育|浦忠勇 11/20(日) 為什麼人類對不同的動物會大小眼? |顏聖紘 11/30(三)「ㄊㄚ快樂 所以ㄋ一ˇ快樂—飲食文化與動物」|陳玉敏

二十年前,書本是我用來填補空白的主要方式。憂鬱、嫉妒、憤怒、恐懼,無論什麼樣莫名其妙降臨的情緒,翻開書,好像就有逃離的機會;或者說,經由書,我知道還有可以逃往的世界。於是,癥結點不在於明確的知識或者漂亮的故事,而是文字是一種能穿越時空、再現世界多樣性的最佳途徑:它告訴我們,我們身處的「現在」地獄,只是一種可能,而非全部。

那段時間,我獨自來到台北求學,還沒有閱讀的習慣,促使我走向書本的,是為了面對孤獨。從小的生活環境,一直讓我依賴家庭,沒能面對自我,也無法與外界順利溝通。這些問題一直到離開家才正式爆發。那時候如果身邊沒有人說話,空氣中嗡嗡的聲音就會讓我覺得震耳欲聾,無法忍受,於是我必須永遠掛著耳機。那時候如果沒有事物佔據思緒,閉上眼出現的黑暗就會壓垮我,於是我必須用書籍填補空白。所以,一開始,讀書不是滿足求知慾,只是為了填補。

書店裡擺滿了書,我是自己調配藥劑的病人。康德、村上春樹、西西,也許可以來一點海德格,這些都是某段時間的成藥,適合沒有方向、沒有未來的自我。然後,等待緩慢的改變,學習別人十年前、二十年前就已經學會的踏步與溝通。書店是自助藥局,面對數以萬計的書,就是面對自己與世界的各種可能性。拿起康德不是表示你懂得他,而是表示一個願望,一個對自己的期待。這個用三百元換來的宣示會帶回家,佔據書桌或床邊一段時間,或許只翻開讀了一段,或許認真理解了全書,重點是那段時間你總是對哲學有了一點親密感,讓康德的靈魂在附近飄蕩,至少藥劑的副作用也是自己選的。書店就是如此一個地方,人們相信文字是再現世界最佳工具時的聖殿。電視、電影、廣播只是臣民,文字與書擁有無法動搖的霸主地位。這個點是一連串定義自我的儀式起點,旅程開始的地方。

那時候的書店差異很大,進入金石堂、誠品書店、唐山書店或者香草山,都像是進去不同的世界。最早開始連鎖的金石堂是超級市場模式展現,理論上,什麼應該都能找到。對許多讀者來說,那是一個可以當玩具反斗城的地方,找到某個角落,你可以自己玩一個下午。文學區的玩具膩了,去藝術書那邊繼續。唐山書店則是充滿褻瀆的味道,連走進門都要壓抑著害怕,不確定自己能不能逃出來。裡面的書籍全都是兇狠的思想武器,連詩集摸起來都像是發亮的金屬子彈,這世界的陳舊不公都等待下次在這裡的集結推翻。誠品書店那時就是藝術書店,書店的裝潢、店員的穿著、門必須寄物、架上一本本厚重昂貴的外文精裝書,再打開一個華麗未知的世界。剛來台北的我,那時對於書本的來源有了定見:東邊來的書就是出身不凡,華麗精緻;南邊來的書則樸實安靜。但無論如何,這些不同流派的書填滿我初來台北時的空白,書店則集合書的力量,各自打造出不同的閱讀想像。

這種「各自不同」的差異感在今天的書店已經很難察覺了。走進不同書店,你仍然會覺得有差距,但那種「落差到耳鳴」(後藤輝基用語)的感覺已經不存在。獨立出版品、學術刊物、抗爭文宣、地方刊物,這些想像中「大眾」沒興趣的東西,依然會在小書店比較容易發現,但規模與排場卻與當年全然不同。這樣的感覺,如今我只能在出國逛書店,或者無意走進一家與世隔絕的文具型書店,才會再遇見。前者的落差感是用這個地域的隔閡來維持,而後者則是對於「現在流行什麼的漫不經心」。台灣出版市場從「賣方市場」走向「買方市場」的過程中,通路與資訊的包圍與推銷,讓書店(或者是讀者品味)越來越像,除非書店就是站在另外一個市場,要不就是漫不經心,否則每個人哼起歌來,總會是熟悉的旋律。

這幾年有朋友愛談「第三代咖啡」,希望咖啡能像酒一樣,越來越多人在乎產地、年份、品種、莊園。在這整個製作產銷過程,每個環節都擁有令人著迷的細節與成分複雜的技藝,以至於每顆豆子、每個老闆、每台機器煮出來的咖啡都無法取代。對我來說,理想的書店或是出版社便是如此。同樣的素材或內容,因為書店或出版社因而變得不同,而那細微但巨大的差異,便是各家努力的重點;不過當讀者的感知逐漸變化,錯字與詮釋並沒辦法展現在市場時,個性的堅持好像就成了只能燃燒青春的賠錢貨。

也許一開始我就是走岔了路:閱讀不是為了面對世界,而是面對自身的空白。所以走進一家書店、選一本書,都純粹只是為了知道有哪些令人激動的可能。比較接近一首歌或一片風景,而不是一個可以學習的技藝。進入書店、選擇書籍,重點都不是「獲取」、不是「啊,對不起,我要找一本xx書」;那時的心態比較接近「機遇」,像RPG遊戲,所以心情上總是混雜著一絲恐懼與不安,感覺在新書平台的轉角處會有個窟窿,或者在文學區藏著把即將落下的巨斧。所以對我來說,那時的書店才會如此有趣。

 

周易正,行人文化實驗室總編輯,目前處於眼睛應該老花的年紀,但偏偏近視度數還持續加深,極可能是因為生理年齡被心理年齡欺騙的緣故。

 

唐山書店|位於台灣大學附近的巷弄內,隱身於地下室的它是人文社科類型叢書的殿堂。七零年代初期的台灣,學運、社運興起,台灣人類學系出身的陳隆昊先生,帶著青年學子對人文社科範疇知識的強烈渴求,於1981年成立唐山書店/出版社,這一走,就過了27個年頭。除了在人文社科學類的堅持,陳隆昊先生對於台灣獨立創作的出版更是不遺餘力,不僅獨立創作者有機會讓自己的作品被看見,更為台灣文化界帶來新的風景。
書店網站:http://blog.yam.com/tsbooks


即日起~8.31{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

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post/19179714

投稿:email至smalllife2009@gmail.com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徵文主題詳見活動海報及官網主文,文長1000字~2000字,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7虎尾厝沙龍resize 2 6有河book 3 洪雅書房

1. Huwei Salon in Yulin. 2. River Book in Taipei’s Tamsui District.
3. Hungya Bookstore in Chiayi.
Photos courtesy of Taiwan Small Life Culture Creativity Promotion Association

In a digital age when many people use iPads, Kindles or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 to read, rummaging through shelves of books at small, local establishments may seem like an activity of bygone days. But that tradition is being celebrated at the Reading Festival of Independent Bookstores (獨立書店閱讀節), which comprises a series of reading activities at seven independent bookstore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runs through June 1.

The festival organizer, Taiwan Small Life Culture Creativity Promotion Association (台灣小小生活文化創意推廣協會), has held, since its inception in 2009, a wide range of cultural activities, including guided tours of several independent bookstores in Taipei, such as Tonshan Bookstore (唐山書店) and SMC Publishing Inc (南天書局).

The festival encourages participants to visit distinctive local establishments that reflect their owners’ ideas and tastes. Hungya Bookstore (洪雅書房) in Chiayi, for example, is noted for it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ovements while boasting a rich collection of books and periodicals covering the humanities, history and Taiwan studies. Housed in a building put up during the 1940s, Huwei Salon (虎尾厝沙龍) in Yulin specializes in feminism and gender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and is equipped with a gallery space and outdoor cafe.

The value of human interaction usually takes precedence over making money with small businesses, says Tsai Yi-hsin (蔡怡欣) from the association, and that is what attracts people like herself to indie bookstore.

“People who work at my favorite places know what I like. We talk about things, share ideas, and they make useful recommendations,” Tsai said. “I’ve never had that at chain bookstores.”

Each participating bookstore has invited a lecturer to hold a book reading session on various topics. At Small Small Bookstore (小小書房), which is tucked away in a maze of alleys near the Dingxi MRT Station (頂溪捷運站) in Yonghe (永和), poet and theater director Hung Hung (鴻鴻) will share his thoughts on Italo Calvino’s Invisible Cities on May 12. The following day, Chinese-language literature professor Wu Ming-yi (吳明益) will talk about Out of China or Yu Yonghe’s Tale of Formosa: A History of Seventeenth-century Taiwan (遇見三百年前的臺灣—裨海紀遊) at River Book (有河book), a tranquil establishment run by a poet couple that overlooks the Tamsui River (淡水河) in Tamsui and focuses on the arts and literature.

Reading aside, members of the general public are encouraged to contribute to the association’s ongoing effort to create a map of Taiwan’s independent bookstores. Those interested in sharing their favorite places can contact the organizers at smalllife2009@gmail.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festival, go to the event’s Web site at 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


The full text from One for the books - Taipei Times, URL: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feat/archives/2012/05/04/2003531937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用閱讀取代出外旅行,用閱讀填塞下班時間,用閱讀消滅憂鬱(不過有時選錯了書反而愈加憂鬱),用閱讀平靜自己。閱讀是我的生活的慰藉。不過這並不表示我擁有大量的閱讀,或因閱讀而有甚麼開闊的視野及胸襟。相反的,愈是接近閱讀,我愈發現自己是個既目光短淺,對許多事物持有刻板印象的一個平庸份子。

譬如我第一次走入凱風卡瑪兒童書店的時候,繞看了一圈書架便空手而回,絲毫未覺剛才看到的是一座寶山,那次的經驗幾乎可以用潦草來形容。回想起來,主要原因有一,那時我認為繪本是給兒童看的,就像以前的故事書,只是加以精緻化而已,架上的那些繪本,和小時候讀的滿含道德教訓的伊索寓言沒有兩樣。

後來我也忘了是怎麼開始發現繪本的不一樣,大概最初還是因為想要支持一下獨立書店,就在凱風卡瑪買了本書,就是懷著這種再簡單不過的心情所致罷。有趣的是,因為買書還是需要經過選擇,這一個小小的前置消費行為,卻像一落水滴,在我的心裡漣漪開來。我始料未及,從此甘願對號入座,遠離以往支持的公益心態,凱風卡瑪於是成為我購書的必選場所之一。

因此,凱風卡瑪是我繪本閱讀的啟蒙,這說法一點也不誇張

在那裡,我初次讀到安德魯.克萊門斯(Andrew Clements)暢銷的少年小說《我們叫它粉靈豆》,讀後寫下一篇心得放在部落格,當時我寫下「Andrew Clements以簡馭繁的文字之中,教育的景況總是老師與學生互相刺激、彼此攀附而生的,不同的問題一再出現,從個人擴及家庭、學校,最終瀰放出暖和的溫度。因此,作者小說中的教育是極富動態的,而非固態的說教。」前後陸續讀了同一位作者的《作弊》、《蘭德理校園報》,作者將學校教育柔軟置入小說的熟練筆法,在衝突與和諧之間不斷來回的故事情節,不但讓校園百態延伸為小社會的縮影,也突出了教育情境的複雜性。

在那裡,我也第一次見識陳志勇繪本的可觀之處。我從架上取下厚重的《抵岸》,然後坐下,翻開第一頁、第二頁……全無文字,純粹圖像,一幅一幅移動、漂流的畫面可以彼此接連,也可以各自獨立,無論前者或後者,皆無損它的魅力。這本書厲害得恐怖,不騙你們,我讀到全身起雞皮疙瘩,心裡直唸著「怎麼可能、怎麼可能」,繪本怎麼可能營造出龐巨的史詩感!從那一刻起,《抵岸》就成了我心目中的夢幻繪本。

凱風卡瑪特有的書籍分類裡,我最喜歡的一櫃,是「愛與和平」。在那寬如一隻兔子的櫃身,艾立克‧巴圖(Eric Battut)的《戰役》最令我印象深刻,箇中原因非常私人,因為這本書將我許多年前一篇小說的潦草內容十分精簡且準確地表現出來,我一方面感到羞慚,一方面對作者佩服不已。若以分類比較,「愛與和平」也是我購買比例最高的一櫃,每一次去都要特別看一下是否有新兵加入這支和平隊伍,大衛.卡利(Davide Cali)和沙基.布勒奇(Serge Bloch)合作的《敵人》,以及大衛.麥基(David McKee)的《征服者》,就是在這種狀況下加入,成為生力軍的。

我還記起2011年某一炎熱日子,那是我第一次說故事給整班小學生聽,當時正值〈東部發展條例〉將要三讀之際,東部一群人急於阻擋不完善條例通關,用盡各種方式在任何可以接觸到人群的地方,以影像,以音樂,以詩歌,表達「要是照現在的版本通過,我們生存的土地就會面臨災難了」這樣的焦慮。有一間小學的老師邀約我們到校分享,我和W一個頭兩個大,心想「這種議題怎麼和小學生說得清楚啊?」接受邀約後幾天,我決定到凱風卡瑪一趟,尋找解答。分享當日,懷裡揣著庫路撒(Ediciones Ekare). 和墨尼卡.多朋(Nina Bonita)合作的《街道是大家的》,稍微有點信心地走入校園。這本書是我的秘密武器。我請一整班的小學生坐在教室地板,捨棄舒適的椅子,接著慢慢地讓這則取材委內瑞拉真實事件的故事一頁頁流瀉,也沒忘了適時拋出問題,以免冷場。講得滿頭大汗的我,最後被小學生的耐性與成熟暖暖地包容,這真是一次難得的說故事經驗,我想,除非凱風卡瑪看到這段以後找我去書店說故事,不然大概很難再有下一次了吧。

我以為書店應該是這樣的神聖場域:與其說書店展售許多種類的書籍(抑或展示各方學派的知識),倒不如說,書店是透過書,顯影人的生命與閱讀間的關係。書屬於媒介,在人與世界的中間隔起一座開挖需時甚久的海底隧道,化混雜為線性,最終是一條清楚的路徑,清楚自己的觀點,進而清楚(自己如何看)世界;原本混雜的,便排除於隧道之外,人依然可從內而外,看見那些混雜,卻因已擁有清明篤定的角度,就像有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及評量生命意義的方法,再也不怕被混亂、被附魔。

書店即是這般的豐盈生命的高度象徵場域,透過「閱讀」的形式。但不是每間書店都能知行合一,凱風卡瑪的負責人培瑜說(江湖人稱凱風媽媽),書店展售的書籍都是她閱讀過後的選擇;就我一介消費者的立場,凱風卡瑪的確書量不多,不過選書品質穩定,值得信賴。

獨立書店往往天生有種勞碌命(正面點說是「使命感」),凱風卡瑪亦不例外。光是通過「書」表達「閱讀」的重要還不夠,頻繁的講座、影片放映乃至戲劇活動愈辦愈勤。於我而言,這些都是凱風卡瑪為了書及閱讀所進行的嘗試,而凱風卡瑪已經成了我生活的慰藉,不僅是改變我對繪本的膚淺看法而已。

 

吳思鋒|台北人,現居花蓮。喜愛電影先於劇場,喜愛文學先於電影,但現在最常做的是劇場。時常放空,偶爾寫字。

個人網站:在你說喂之前 http://mypaper.pchome.com.tw/allen34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成立於2007年4月,位於花蓮市美崙山。做為一間兒童與青少年的專門書店,致力於提供舒適溫馨的親子閱讀與飲食空間,以及豐富多樣的藝文選擇。

書店網站:http://www.kkbooks.tw/


即日起~8.31{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

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post/19179714

投稿:email至smalllife2009@gmail.com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徵文主題詳見活動海報及官網主文,文長1000字~2000字,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牧風

走在嘉義市的中正路上,看著碩果僅存的幾間老房子,想像著十多年前還在唸書的余國信走進改變他一生的台灣圖書室的情景。

20120425[原]台灣圖書室  

十多年後的我,來到協志牙科門口,納悶著台灣圖書室的所在。終於,我看到了診所左側的玻璃門上貼有一個台灣輪廓的圖樣,試探性地推開了玻璃門後,看著樓梯下的空間裡好像有一場講座正在進行。雖然很不好意思打擾到他們,可""里迢迢至此,不一探寶山實在有違我好奇的本性,於是硬著頭皮下來到聞名已久的台灣圖書室。(後來再次確認比對後,才發現我是來到了"原來的"台灣圖書室。現在的台灣圖書室是在圓環附近,地址是中山路255號。)坪數不大的地下室中,前半塊場地正在進行講座,內容是關於幾個國家政治主權的剖析;後面的牆則是一大面的書櫃加櫥櫃,這一面的書都是和台灣習習相關的在地書籍,尤其其中有一部分都是關於嘉義這塊地方的書;最後方是一塊鋪著巧拼的兒童天地,裡面的書包含童話故事及兒童文學。看了一下書櫃裡都有些什麼書以後,我拿了本台語詩窩在老沙發裡試著讀上一兩首詩,才發現自己的台語真是破爛到可以,真是慚愧。 

20120425洪雅書房  

離開了市區熱鬧的路段,我來到了位在嘉義市邊陲地帶的洪雅書房。大面玻璃窗兩旁的春聯寫著「一店裡不合時宜,滿櫃子盡是前瞻」,10多坪的空間裡,房主余國信的選書百百種,包括和嘉義及台灣歷史與文化有關的書,以及許多文史哲和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書籍,木地板旁的矮櫃裡則是有好幾套陪伴我成長的漫畫(話說發現到國信跟我同年時一整個被嚇到!)。不過洪雅的選書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廢話~),正如他在部落格中所寫,「洪雅書房進書內容擴增的關鍵是為了搶救嘉義稅務出張所,,於是洪雅書房開始有許多文化思考的書籍,後來面對嘉義舊監的搶救又再度增加更多如博物館之類別的書籍。」儘管如此,我開始翻翻看看店裡的書的時候,國信還在旁邊歹勢地說小小的冊比洪雅多很多啦...,真的是有夠古錐的。而且,洪雅不只有關於這片土地的書、CDDVD,還有近幾年洪雅的這一群夥伴們因為接觸到自然農法而自己開始下田種稻的收穫,一包包的白米正靜靜地躺在書店的一角,讓我親眼見證到「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就是余國信總是認真實踐所見所聞的生活哲學。相片中,站在老車站板啊旁邊的國信,正跟夥伴說好吃的豆花在哪條巷子的哪裡哪裡,雖然我的相機沒能清晰捕捉到他清瘦的身影,不過我覺得那不停下來的身影,正好是余國信這個人的最佳寫照。也正是因為有他這一股源源不絕的熱情意志,讓洪雅書房、台灣圖書室以及玉山旅社在他以及夥伴們的投入之下,得以讓嘉義這個土地逐漸發展出一個又一個小小的、獨特的在地文化。 

20120425玉山旅社2  

落著小雨的半暝,我來到了不在玉山的玉山旅社。坐落在(目前未停的)阿里山小火車北門站旁60年的這間老旅社,有紅得很漂亮的台灣傳統花布、光線讓人感覺很舒服的手工燈泡、掛在旁邊讓人知道有賣哪幾隻啤酒的空瓶子、斑駁的牆面上垂掛著一張張老照片、樓梯旁的櫃子上有一些藝術工作者所做的關於台灣的一些文創作品、櫃子裡則是農友們辛苦製造生產的荔枝蜜、龍眼蜜、甘蔗糖,當然還有自然農法種出來的白米。回收回來的桌椅以及老沙發、經眾人協力修復的老屋頂、半開放的通舖以及伴隨著自己長大的塑膠蚊帳,住在這個具有古意與鄉愁的老旅社裡,總覺得自己好像是當年沒趕上最後一班火車而來掛單的遊子,還好有體貼的內將照顧自己,即使身在異鄉也不會感到孤單,就是可惜了沒喝到內將泡的咖啡。

不過也無妨,那就下次再見了,內將~ 


洪雅書房|台灣濁水溪以南最活躍的社運書店,門口春聯寫著「一店裡不合時宜,滿櫃子盡是前瞻」,道盡這間書店的理想與堅持。10坪左右的空間裡孕育人文的理念,這裡的選書,不受經銷商、排行榜左右,完全是房主個人品味。可以找到齊全的嘉義歷史與文化書籍、和台灣歷史有關的書以及豐富的文史哲類別書籍。開書店可以做成不只是賣書,也可以改變一個地方的文化氣味、帶動文化活動、串連地方的力量,呈現有意思的地方風景。

營業時間:14:00-21:30,全年無休

600嘉義市長榮街116號(近忠孝路、嘉基護理之家後方第二間)

TEL:05-2776540,0929-536133

http://blog.yam.com/hungya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島上的年少生活少了都市青少年輕易就被突擊包圍的五光十色和資訊的大量來去,在那裡最流動的是海風,潮水下多變的流湧,還有前青春期特產的無盡夏日和廣闊冬季,但籠罩這一切的,是被太陽過度關照的景物所率先釋放出來的一種鬆散感。這種鬆散感是複瓣的,它是覆在手臂皮膚上的微燙黏潤,是隨著吸收了超量紫外線和東北季風而現形的事物裂痕,它是港口漁船桅桿的影子跨過粗繩垂入飄盪細碎油光的港灣。它讓島上的時間不得不從內部開始變得鬆脆,易於掉屑(落漆?)。或許也因此,當我現在試著努力回想過往時,竟感覺我的記憶產生了某種海島型現象,有一碰細節就會開始崩裂的風險,只好跳著一層層檢視,看看那當中是否會找到卡在印象深處的一些書店記憶。

我從小住到大的村子是鄉裡的行政中心,圖書館就在從我家走路5分鐘的鄉公所後門,小學時每天放學如果可以的話我就走去那裡看書或借書回家看,那大概是我這輩子借書借得最頻繁的幾年,聞到圖書館裡面的味道才像真的回到家。但村子裡沒有書店,村子所在的鄉中亦無。孩提時代,整個鄉就我們村有最多的小店鋪,店仔頭(店街)上有兩家百貨行,但其中只有一家兼賣文具紙張和一些學生用品。當時我的圖書來源有四個:鄉圖書館和學校圖書室,爸爸買給我的或者他從工作的村幹事辦公室書櫃借出來的,還有念高中的小阿姨房裡貼著牆的整排書架。書局於我好陌生,那大約是一些賣有很多參考書和五顏六色鉛筆橡皮擦貼紙的地方,它們全都住在馬公。偶而爸爸帶我一起下馬公時會去逛書店,除了參考書外,他會買一兩本讀物給我。我爸生活頗節儉,但我當時的印象是:爸爸只要進了書局就會變得慷慨。對他來說書應該是少數不該去計較的花費吧。我想起第一次在書局裡主動央求爸爸買給我的幾本書,竟是關於海報佈置、POP和插圖(類似後來以CD販售的圖庫)的工具書。後來才了解其實圖書館裡多得是經典名著,但這類型的出版品反而是圖書館裡不容易看到的。那時我大約12歲。

上了國中以後,由於念的是跨學區的美術班,天天搭公車到馬公市上下學,外加補習種類增加,於是在馬公街上晃蕩的機會多了,除了和朋友閒晃,走進書店的次數也開始頻繁起來,從此後,市街上一家家的書局,才在我的生活經驗中變得立體起來。1990年間,馬公市區一共差不多有六家左右的書店。它們幾乎全開在馬公市商業活動最密集的區域,而且奇怪的是,當時沒有任何一間書局是開在國中和高中職校區旁邊。以我每天搭乘進入市區的公車路線來看,它們分別是在北辰市場旁邊的北辰書局,在文康市場附近的台大書房,民權路上的一新書局,仁愛路上的大眾書局,離郵政總局和城隍廟不遠的大新書局,還有我可能只去過一兩次的新學友書香中心…。此外,有幾家經營滿久的漫畫出租店,以及一家漫畫書專賣店(我去的頻率不下於書店)。

書局們的規模都不大,每一間都有賣參考書、文具、美術用品、暢銷書、漫畫書、言情小說和翻譯小說、兒童讀物、常見刊物、以及各類工具書。非書籍的商品在店裡所佔據的空間跟一般意義上的書籍比較起來可說是勢均力敵。而且從它們在店裡被擺放的位置關係,就多少能嗅出它們在一家書局的營業額比重。透過許多周邊商品,各家書店的老板們在這閱讀風氣實在不高的群島上勉力經營著。而即便規模和內容都大同小異,但每家書局仍擁有自己的一點特色和常客,還有那由周邊的商家活動性質所連帶產生的區域感。

例如賣最多參考書的一新書局原址是在一條朝向港口方向的下坡路尾段,你若從市中心的方向來的話,會先經過黃昏市場,市場的入口就在人行道旁。傍晚漁港抓回來的各種魚鮮會被魚販用或圓或方的塑膠籃擺在地上或攤子上喊賣。然後你可能會在下個小路口經過賣超好吃粉圓和豆花的阿伯豆花攤車前,接著就是一整排主要做觀光客生意的文石藝品店,幾家石雕作坊,然後一家假日會播影片深受阿兵哥們喜愛的咖啡店夾在它們中間,最後才到達這家書局門口。老一新書局像個長方形甬道,既暗又深,即使在白天,最裡頭的空間也需要亮著日光燈。文具和參考書分別佔據進門左右側,在頗有歲數的兩三排老書櫃平台上,一本本各家各科目的參考書整齊平擺著,佔去了一般書店中新書和暢銷書應該會出現的位置,而且舉起頭你還會發現頭上的書架也塞滿參考書,幾乎碰到天花板。這裡的參考書以國高中升學類為主,種類繁多,不少補習班老師愛推薦學生到這裡來選購。在那個角落裡,總是能夠看到幾個還掛著書包穿制服的學生正低頭翻閱。再裡面一點的空間,視線的中間以右,會看見層層笨重書架的側面,從暢銷小說到食譜到勵志短篇到養貓全集,各類的書都通通擠在這一區。在這家書局裡,你移動時最好側著走,以免不小心擦到別人,或把某本書撞歪。我喜歡走到這個角落裡,找一個不太礙人的位置,花點時間挖出一兩本被塞到很角落的書。獨自翻讀,猶豫著要不要把這個月買漫畫的錢奉獻出來。在那裡我買了生平頭幾本詩集:席慕容,陳克華,童詩選和情詩選集(配上實在有夠聳的花卉照片)…。在窄小走道上笨重老書架前有點閃跳的小隻日光燈下發現詩這種生物,是一種不太容易丟掉的身體和心理經驗。有點像某個尋常下午你在鄰居後院的土堆裡撿到一顆疑似隕石的碎塊。

如果小時吃過幾次文康市場的香亭土魠魚羹和旁邊其他老字號店家的小吃,你的味蕾大概從此很難遺忘這些滋味。更甚者,你往後可能很難再喜歡其它地方的土魠魚羹了…。島上的書店可有如此能耐?我想是不太容易,畢竟食物首先攻佔的部位是你的身體,其次才是記憶。這老市場旁有間書局叫台大書坊,我對它最早的記憶就是那幾本POP工具書,那是我第一次下定決心跟爸爸開口要錢買書,起因是當時很崇拜為農會超市門口製作精美又具創意POP廣告的幕後神祕人,瘋狂地想自學成為POP達人!其後也是透過這家書店,我發現了插畫世界的精華 - 波隆那插畫年鑑系列叢書,那陣子我的未來志願一下從漫畫家變成插畫家。我想這家書店應是對美術/美工設計類的書籍有一定的興趣吧,畢竟這些書雖然一點都不偏僻,但在小島上也絕不是甚麼好賣的商品…特別是那時童書繪本這類型的讀物遠不如現在這樣受到歡迎。而據我妹的記憶(絕對比我的好很多),那裡的美術用紙最齊全,文具最新穎花俏(經她這樣一說我才想起曾在那裡敗了不少卡片和筆袋),放學後到晚餐前的時間裡總能吸引一些女學生聚在架前碎聲談論。有回正就讀高一的妹妹動手做了不少卡片,毛遂自薦問了有氣質的老闆娘是否能在店裡寄賣,老闆娘客氣地接受了提議(讓我妹喜出望外),沒想到銷售狀況還不錯(也不過就多些額外零用錢),從此陸續又寄售了好幾回。一位老朋友提到,小時他曾持續在那裡買過多本東方出版社的亞森羅頻,從一本原價新台幣65元買起,買到後來書店只算他55元!在很少有小書店會推會員卡制度,也很少有出版社打折扣戰的當時,這算是種對熟客的優惠,同時也是對一個愛看書青少年的鼓勵吧。後來書店暫停營業,經過一番整修再開張時,它變成了原來的兩倍寬 - 兩個相鄰的店面,一邊專賣文具雜誌,一邊專賣書籍,地上鋪起木質地板,照明也變舒服了,加上擺設陳列方式較其它書店顯得清爽開放,符合起一家〝有氣質〞的書店的條件來,也一洗小島書店那〝沒有營造的空間營造法〞的既定形象。

賣特別多國特考參考書的大眾書局現在想起它的空間我腦袋一片模糊,但它所賣的書法工具及字帖最齊全,大新書局是補完習搭晚班公車之前會去翻翻電影世界和聯合文學雜誌的地方,還有那些比我早熟的女同學們買翻譯愛情和瓊瑤小說的北辰書局。雖有這些個別差異,但每家的書其實都選得很雜。對一個青少年而言,即使處在這樣資訊不充分的環境中,仍能輕易地從這些書身上,嗅到整體傳來一種知識種類選擇上的侷限和封閉氛圍。不過那也不妨礙我把這些書局視為眾多店家之外的一種獨特存在,畢竟那些新潮文具、偶然遇到的一本好書、參考書、美術用品…等,全都得到書局去找。

現在網路書店越發成為眾人購書的重要選項,加上數年來7-11的招牌紛紛在澎湖各地的靜謐夜景中矗立發光,因此博客來售書系統便深入到了實體書局難以到達的鄉村。但上述書局中的多數現在都還在營業著,雖然不可避免地,其中一兩家的書是賣得越來越少了。看著台灣許多小城市裡書局消失的速度,我相信它們的營業額應該也不太可能是上揚的。那麼,為甚麼它們依然能夠安安靜靜地在小島的市街上繼續存在呢?這算不算是屬於小島社會與地理的特殊結構下的一種現象呢…?

 

蔡宛璇 Wan-Shuen Tsai |從事造型與影像藝術創作,同時從事素描與詩創作多年。目前工作於法國與台灣兩地。其創作重心圍繞在:探討城市風景與建築空間,以及人對於他所居環境提出個人視域的重要性‭ ‬。她的裝置作品經常有一種暫時性,並與所存在的空間構成一特殊關係。而她的影像創作‭(‬video,動畫或動態影像裝置‭) ‬則常暗示或呈現出一個生活空間,一些敘事的初端,或將外在的景物內在化為心靈的影像片段。雖然對當代新媒體極感興趣,但所專注的仍是它在人文精神領域中可被開掘的各種可能。近幾年也積極開展除純藝術領域外的創作空間,並嘗試與不同藝術人文領域的人或團體合作。

個人網站:Wan-Shuen Tsai http://wanshuen.free.fr/


即日起~8.31{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

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post/19179714

投稿:email至smalllife2009@gmail.com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徵文主題詳見活動海報及官網主文,文長1000字~2000字,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