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十年前,書本是我用來填補空白的主要方式。憂鬱、嫉妒、憤怒、恐懼,無論什麼樣莫名其妙降臨的情緒,翻開書,好像就有逃離的機會;或者說,經由書,我知道還有可以逃往的世界。於是,癥結點不在於明確的知識或者漂亮的故事,而是文字是一種能穿越時空、再現世界多樣性的最佳途徑:它告訴我們,我們身處的「現在」地獄,只是一種可能,而非全部。

那段時間,我獨自來到台北求學,還沒有閱讀的習慣,促使我走向書本的,是為了面對孤獨。從小的生活環境,一直讓我依賴家庭,沒能面對自我,也無法與外界順利溝通。這些問題一直到離開家才正式爆發。那時候如果身邊沒有人說話,空氣中嗡嗡的聲音就會讓我覺得震耳欲聾,無法忍受,於是我必須永遠掛著耳機。那時候如果沒有事物佔據思緒,閉上眼出現的黑暗就會壓垮我,於是我必須用書籍填補空白。所以,一開始,讀書不是滿足求知慾,只是為了填補。

書店裡擺滿了書,我是自己調配藥劑的病人。康德、村上春樹、西西,也許可以來一點海德格,這些都是某段時間的成藥,適合沒有方向、沒有未來的自我。然後,等待緩慢的改變,學習別人十年前、二十年前就已經學會的踏步與溝通。書店是自助藥局,面對數以萬計的書,就是面對自己與世界的各種可能性。拿起康德不是表示你懂得他,而是表示一個願望,一個對自己的期待。這個用三百元換來的宣示會帶回家,佔據書桌或床邊一段時間,或許只翻開讀了一段,或許認真理解了全書,重點是那段時間你總是對哲學有了一點親密感,讓康德的靈魂在附近飄蕩,至少藥劑的副作用也是自己選的。書店就是如此一個地方,人們相信文字是再現世界最佳工具時的聖殿。電視、電影、廣播只是臣民,文字與書擁有無法動搖的霸主地位。這個點是一連串定義自我的儀式起點,旅程開始的地方。

那時候的書店差異很大,進入金石堂、誠品書店、唐山書店或者香草山,都像是進去不同的世界。最早開始連鎖的金石堂是超級市場模式展現,理論上,什麼應該都能找到。對許多讀者來說,那是一個可以當玩具反斗城的地方,找到某個角落,你可以自己玩一個下午。文學區的玩具膩了,去藝術書那邊繼續。唐山書店則是充滿褻瀆的味道,連走進門都要壓抑著害怕,不確定自己能不能逃出來。裡面的書籍全都是兇狠的思想武器,連詩集摸起來都像是發亮的金屬子彈,這世界的陳舊不公都等待下次在這裡的集結推翻。誠品書店那時就是藝術書店,書店的裝潢、店員的穿著、門必須寄物、架上一本本厚重昂貴的外文精裝書,再打開一個華麗未知的世界。剛來台北的我,那時對於書本的來源有了定見:東邊來的書就是出身不凡,華麗精緻;南邊來的書則樸實安靜。但無論如何,這些不同流派的書填滿我初來台北時的空白,書店則集合書的力量,各自打造出不同的閱讀想像。

這種「各自不同」的差異感在今天的書店已經很難察覺了。走進不同書店,你仍然會覺得有差距,但那種「落差到耳鳴」(後藤輝基用語)的感覺已經不存在。獨立出版品、學術刊物、抗爭文宣、地方刊物,這些想像中「大眾」沒興趣的東西,依然會在小書店比較容易發現,但規模與排場卻與當年全然不同。這樣的感覺,如今我只能在出國逛書店,或者無意走進一家與世隔絕的文具型書店,才會再遇見。前者的落差感是用這個地域的隔閡來維持,而後者則是對於「現在流行什麼的漫不經心」。台灣出版市場從「賣方市場」走向「買方市場」的過程中,通路與資訊的包圍與推銷,讓書店(或者是讀者品味)越來越像,除非書店就是站在另外一個市場,要不就是漫不經心,否則每個人哼起歌來,總會是熟悉的旋律。

這幾年有朋友愛談「第三代咖啡」,希望咖啡能像酒一樣,越來越多人在乎產地、年份、品種、莊園。在這整個製作產銷過程,每個環節都擁有令人著迷的細節與成分複雜的技藝,以至於每顆豆子、每個老闆、每台機器煮出來的咖啡都無法取代。對我來說,理想的書店或是出版社便是如此。同樣的素材或內容,因為書店或出版社因而變得不同,而那細微但巨大的差異,便是各家努力的重點;不過當讀者的感知逐漸變化,錯字與詮釋並沒辦法展現在市場時,個性的堅持好像就成了只能燃燒青春的賠錢貨。

也許一開始我就是走岔了路:閱讀不是為了面對世界,而是面對自身的空白。所以走進一家書店、選一本書,都純粹只是為了知道有哪些令人激動的可能。比較接近一首歌或一片風景,而不是一個可以學習的技藝。進入書店、選擇書籍,重點都不是「獲取」、不是「啊,對不起,我要找一本xx書」;那時的心態比較接近「機遇」,像RPG遊戲,所以心情上總是混雜著一絲恐懼與不安,感覺在新書平台的轉角處會有個窟窿,或者在文學區藏著把即將落下的巨斧。所以對我來說,那時的書店才會如此有趣。

 

周易正,行人文化實驗室總編輯,目前處於眼睛應該老花的年紀,但偏偏近視度數還持續加深,極可能是因為生理年齡被心理年齡欺騙的緣故。

 

唐山書店|位於台灣大學附近的巷弄內,隱身於地下室的它是人文社科類型叢書的殿堂。七零年代初期的台灣,學運、社運興起,台灣人類學系出身的陳隆昊先生,帶著青年學子對人文社科範疇知識的強烈渴求,於1981年成立唐山書店/出版社,這一走,就過了27個年頭。除了在人文社科學類的堅持,陳隆昊先生對於台灣獨立創作的出版更是不遺餘力,不僅獨立創作者有機會讓自己的作品被看見,更為台灣文化界帶來新的風景。
書店網站:http://blog.yam.com/tsbooks


即日起~8.31{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

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post/19179714

投稿:email至smalllife2009@gmail.com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徵文主題詳見活動海報及官網主文,文長1000字~2000字,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書店記憶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的頭像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社團法人小小生活推廣協會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