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裡的小小書房,是從一個空蕩蕩的房子開始的。

想來我是小字第一號的小小義工吧。在06年5月的聚會,沙貓向社區大學的我們這些學生宣布要開始書店的計畫。過了幾個星期,沙貓選好了店面,開始一步一步進行,書櫃跟桌椅從IKEA被訂來,我出現,跟著沙貓與工作夥伴,就開始一點一點的勞作。「要賺錢的話就不會來開書店。」我這樣想著,於是很甘願的一點一點的幫忙,組裝櫃子桌椅,幫忙油漆。

時常白天上班,晚上也忙到一兩點才離開,回到三重住處。一天一天,就這麼幾個星期過去,書櫃出現了,桌椅出現了,店後方的吧台空間也被變出來,最後七月中開始,各出版社的書也逐漸出現。從一個空蕩蕩的房子,變成一個好看的書店,暖色系的燈光,一個被照顧,也讓人感到被照顧的城市角落。我在小小書房閱讀、書寫,參加課程、聚會,還有一些難忘的不插電表演。

隱身在永和的小巷弄裡的小小書房,也讓我對這蛛網般的小城可以更加認識;日裡夜裡,我嘗試走過了許多通往書店的小巷弄,也讓我見到許多這個小城的不同面貌,通過那多樣的城市路徑去到書店有時的確是柳暗花明,探險、並且感受了很多不一樣的生活。隨著時間,後來逐漸聽到了一個說法流傳,大約是說:「永和靠近河邊的地方有一間很漂亮的書店。」聽來真是令人開心,覺得自己的小小努力值得。

過了似乎很久的三年後的某一天,聽到小小要搬家了,決定要搬到距離捷運站更近的現址,要搬到電影《冏男孩》場景裡面的迷宮市場;真是個有趣的好消息,因為可以搬到一個較熱鬧的地方,意味著書店的生存延續出現了更多的機會。

於是,再一次的從無到有,又開始了。那一天和沙貓及同事們在特力屋集合,我晃來晃去,後來聽到一個好像很隨機的決定:「就這個顏色吧。」然後現在的小小書房天花板於是變成了綠色的。我記憶裡的小小書房2.0,也是從一個空房子開始的,記得頭兩三天,整個屋子大約整天只有我在,繼續一點一點把綠色或白色塗在該在的地方;除了一個已經丟棄的流理台,也沒有甚麼器物傢俱,活幹累了,我就把鐵捲門放下來,大字型的躺現在的吳爾芙跟波赫士底下午睡。

小小書房2.0的是個更舒服、鮮明的地方,離城市跟整個盆地很近,也有越來越公共化的趨勢,如此很好,雖然看來還是在城市的角落,很有味道的角落。有天我在桌上拍照,赫然發現,新的小小書房有的那彩色桌巾似乎屢屢在各處的相片中入鏡,根本就變成了小小的象徵了,這個象徵很自由多元,很是美妙。時間又逐漸過去,這家可愛的書店跟支撐著它的成員們,變成了我的朋友、我生活的一部分,變成了我人生重要的階段裡,陪我一起發掘自己的陪伴與存在。

小小書房這樣的書店,在我來看是一扇窗,提供了一個知識跟品味的方向,而不讓人被所有的光線與風景漫無邊際的照射。我不覺得一個非得要裝進全部的書,或是要大拍賣般賣得很便宜,反而能提供一個精緻的篩選與引領,或許才是更被讀者需要。我希望可以一直在這樣的地方閱讀、書寫、觀看、生活。


阿遠,本名游政穎,1978年生,台灣花蓮人。出版詩集《遠方的綠光》。


小小書房|2006年7月22日成立於台北縣永和市竹林路,以分享和累積為核心價值。專營當代文學人文社哲科、藝術類書籍為主,除了文學讀書會、寫作課程、手工創意課程外,不定期舉辦的各式議題座談、紀錄片播映、書友會等分享活動。2008年遷至永和市復興街,為獨立書店聯盟發起人之一(於2010年暫時停止運作),2009年成立小小生活文化創意推廣協會,致力於社區藝文活動的推廣,並發行《小小生活》、《小小寫字》兩份刊物。2011年跨足出版成立「小寫出版」。

書店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 


即日起~8.31{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

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post/19179714

投稿:email至smalllife2009@gmail.com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徵文主題詳見活動海報及官網主文,文長1000字~2000字,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書店記憶 小小書房 永和
    全站熱搜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