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快訊
近期場次
11/06(日)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台灣現狀觀察|李玲玲 11/13(日)原住民狩獵權.文化與動物保育|浦忠勇 11/20(日) 為什麼人類對不同的動物會大小眼? |顏聖紘 11/30(三)「ㄊㄚ快樂 所以ㄋ一ˇ快樂—飲食文化與動物」|陳玉敏

目前分類:我的書店記憶|接龍徵文 (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匆匆忙忙背著書包飛奔回家,又到了我最愛的放學時間。告別了我那又愛又恨的學校,沿著自己所謂的「捷徑」,蹦蹦跳跳的走上回家的路,回家的路是由好幾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所組成,每走過一個彎道,就感覺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圓圓的大眼睛不停地四處張望,這家今天晾了棉被、那家多出了一隻小狗.…..。街道大小事全被那僅僅國小一年級的我,收刮到眼皮底下,自己走回家的樂趣,也就只有自己的小腦袋瓜知道,畢竟,也不知道從何向人說起。

而走到最後一條彎道時,總會看到一間只有幾坪大的日式房屋,在斜斜的屋頂上掛著「書店」兩個大字,一開始總能忍著好奇心,不看它就是不看它,趕快通過那個地方,太晚回家可是會被媽媽好好教訓一番的;但有一天,真的忍不住偷偷往裡面瞧了一眼,究竟甚麼叫做書店呢?小小的空間裡,放滿了大大小小的書,種類也十分多樣,像個雜貨店一樣,甚麼都有,甚麼也不奇怪!「嗶!嗶!嗶!」手錶依照設定的時間規律的叫起,而我設定的時間正是媽媽規定的回家時間,提前了五分鐘,雖然很想繼續探索下去,但是時間已經到了,只好抱憾而歸。

隔天早上,特地向媽媽「申請」了時間,讓我好好探索一下這奇特的房屋,媽媽一口答應,嘴裡還念念有詞,說些書店是個好地方之類的話,但我還沉浸在自己的歡喜當中,哪裡還能聽清楚媽媽在講些甚麼呢?就這麼樣保持著開開心心的心情去上學,保持著早上的微笑到放學,從未間斷,終於讓我等到放學啦!以史上從未有過的最快速度,衝到最後一條彎道,不再細細品嘗彎道間的世界,也沒注意到街道上的任何大小事,唯一在我腦海裡的就是:「書店」。

到了那奇特書店的門口,看到旁邊的白板用細細的字寫著:「請拖鞋」,看到時不禁稍稍的皺了眉頭,在好奇心的催促下,連幾秒鐘的脫鞋動作都顯得麻煩。迅速的脫完鞋後,踏上木質地板,地板發出的嘎吱嘎吱聲,至今還是無法忘懷,角與地板接觸的感覺,與家中冰冰涼涼的磁磚地有著大大的不同,才踏到地板而已,就有許多從未有過的感覺,仔細一聞,書香撲鼻而來,還混著淡淡的檜木香,這書店帶給我的感覺始終是如此的舒適優雅。小小的臉終於在書堆中找到了一個縫隙,鑽進去一看,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在那整理著其他的書,似乎過了幾分鐘,老奶奶才發現了我的存在。「小朋友,你想要看書嗎?」我已不停的點點頭來答覆她的問題。可是我左看看、又看看,就是找不到一本我會看的書,眉頭又皺了起來,不禁思考,我為甚麼要進來這裡呢?老奶奶看到我的表情一直不停的變化,感到十分的有趣,但好像也知道我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表情變化,於是微笑拿給我了一本名叫「好朋友」的書,並好心的問我要不要她念給我聽,我還處在不大會看書的年紀,於是我們倆就在書堆中一起看著這本書。

當天晚了一個小時回家,媽媽還是有些擔心,但看到我開心的兩個臉頰紅紅的,就知道應該是沒什麼大礙了。於是我就迫不及待地告訴媽媽書店是甚麼,好朋友那本書是在講甚麼,好似媽媽反而成了甚麼都不懂的那一個人,而我就理所當然地成了甚麼都知道的「萬事通博士」,媽媽起初簡直不敢相信我已經會看一本書而且了解內容在講甚麼,後來才問出是老奶奶在一旁教我讀的,媽媽一直誇讚著老奶奶的好,而我好像當作是在稱讚我一樣,也開心地在那裡「對呀!嗯!是!沒錯,真是太棒了!」可見我們母女倆都有十分大的好感。

伴隨著時光的流逝,媽媽已經不如以前的身體,需要搬到阿姨的住所才能好好歇息,一開始我難過得大哭,遲遲不肯離開那慈祥的老奶奶,但是媽媽帶著我去找老奶奶,並且把情況一五一十的告訴她後,她摸摸我的頭,並表示雖然也很捨不得我從此離開這個小城市,但是媽媽的身體要緊,還是搬家吧!既然奶奶都已經這麼說了,那我也沒有理由繼續鬧下去了。在那之後的一個月,我們離開前,又去找的一次老奶奶,拍了屬於我們倆的照片,第一張也是最後一張的照片。

大都市也是有書店的,也許更大、更精緻,但是比起那間令我印象深刻的書店,是那麼的冷冷冰冰,總覺得不再想踏入書店,因為那只會讓我更想念那老奶奶的書店,那淡淡的檜木香,踏木板的聲音,已經成了回憶,我所堅持的書店,,不必有花俏的名字,不需要很大,只要有濃濃的人情味就夠了。

 

呂晏妮|我是讀嘉義市立民生國中的呂晏妮,錯號叫阿嬤妮,興趣是彈鋼琴和寫作文,個性活潑外向:)


即日起~8.31{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

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post/19179714

投稿:email至smalllife2009@gmail.com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徵文主題詳見活動海報及官網主文,文長1000字~2000字,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記憶裡的小小書房,是從一個空蕩蕩的房子開始的。

想來我是小字第一號的小小義工吧。在06年5月的聚會,沙貓向社區大學的我們這些學生宣布要開始書店的計畫。過了幾個星期,沙貓選好了店面,開始一步一步進行,書櫃跟桌椅從IKEA被訂來,我出現,跟著沙貓與工作夥伴,就開始一點一點的勞作。「要賺錢的話就不會來開書店。」我這樣想著,於是很甘願的一點一點的幫忙,組裝櫃子桌椅,幫忙油漆。

時常白天上班,晚上也忙到一兩點才離開,回到三重住處。一天一天,就這麼幾個星期過去,書櫃出現了,桌椅出現了,店後方的吧台空間也被變出來,最後七月中開始,各出版社的書也逐漸出現。從一個空蕩蕩的房子,變成一個好看的書店,暖色系的燈光,一個被照顧,也讓人感到被照顧的城市角落。我在小小書房閱讀、書寫,參加課程、聚會,還有一些難忘的不插電表演。

隱身在永和的小巷弄裡的小小書房,也讓我對這蛛網般的小城可以更加認識;日裡夜裡,我嘗試走過了許多通往書店的小巷弄,也讓我見到許多這個小城的不同面貌,通過那多樣的城市路徑去到書店有時的確是柳暗花明,探險、並且感受了很多不一樣的生活。隨著時間,後來逐漸聽到了一個說法流傳,大約是說:「永和靠近河邊的地方有一間很漂亮的書店。」聽來真是令人開心,覺得自己的小小努力值得。

過了似乎很久的三年後的某一天,聽到小小要搬家了,決定要搬到距離捷運站更近的現址,要搬到電影《冏男孩》場景裡面的迷宮市場;真是個有趣的好消息,因為可以搬到一個較熱鬧的地方,意味著書店的生存延續出現了更多的機會。

於是,再一次的從無到有,又開始了。那一天和沙貓及同事們在特力屋集合,我晃來晃去,後來聽到一個好像很隨機的決定:「就這個顏色吧。」然後現在的小小書房天花板於是變成了綠色的。我記憶裡的小小書房2.0,也是從一個空房子開始的,記得頭兩三天,整個屋子大約整天只有我在,繼續一點一點把綠色或白色塗在該在的地方;除了一個已經丟棄的流理台,也沒有甚麼器物傢俱,活幹累了,我就把鐵捲門放下來,大字型的躺現在的吳爾芙跟波赫士底下午睡。

小小書房2.0的是個更舒服、鮮明的地方,離城市跟整個盆地很近,也有越來越公共化的趨勢,如此很好,雖然看來還是在城市的角落,很有味道的角落。有天我在桌上拍照,赫然發現,新的小小書房有的那彩色桌巾似乎屢屢在各處的相片中入鏡,根本就變成了小小的象徵了,這個象徵很自由多元,很是美妙。時間又逐漸過去,這家可愛的書店跟支撐著它的成員們,變成了我的朋友、我生活的一部分,變成了我人生重要的階段裡,陪我一起發掘自己的陪伴與存在。

小小書房這樣的書店,在我來看是一扇窗,提供了一個知識跟品味的方向,而不讓人被所有的光線與風景漫無邊際的照射。我不覺得一個非得要裝進全部的書,或是要大拍賣般賣得很便宜,反而能提供一個精緻的篩選與引領,或許才是更被讀者需要。我希望可以一直在這樣的地方閱讀、書寫、觀看、生活。


阿遠,本名游政穎,1978年生,台灣花蓮人。出版詩集《遠方的綠光》。


小小書房|2006年7月22日成立於台北縣永和市竹林路,以分享和累積為核心價值。專營當代文學人文社哲科、藝術類書籍為主,除了文學讀書會、寫作課程、手工創意課程外,不定期舉辦的各式議題座談、紀錄片播映、書友會等分享活動。2008年遷至永和市復興街,為獨立書店聯盟發起人之一(於2010年暫時停止運作),2009年成立小小生活文化創意推廣協會,致力於社區藝文活動的推廣,並發行《小小生活》、《小小寫字》兩份刊物。2011年跨足出版成立「小寫出版」。

書店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 


即日起~8.31{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

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post/19179714

投稿:email至smalllife2009@gmail.com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徵文主題詳見活動海報及官網主文,文長1000字~2000字,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蕭美秀_二手書店手繪  

我最初的書店記憶就在牯嶺街,當窮學生口袋空空的時候,最好打發時間的消遣就是逛二手書店,除了可以消磨大半天無聊的時光外,進入書店就像尋寶一樣的刺激,沒有的華麗招牌,走進窄小店面,穿過迂迴層層的書堆,猶如磚牆般高低不一的書架,站在書櫃前,讓我有意或無意間與面前的陌生男子相對,腦袋裡幻想他的長相、身高,卻只能聽見他的呼吸聲,或是故意把腳尖掂起拼命想要拿書架最上層明明就拿不到的那一本書,想像有人會突然站在妳身後伸手幫妳拿下那本書,雖然知道這是電影中男女主角相遇時的老梗,但自已營造愛情的場景癖好卻是一再上演,偶爾會傳來窸窣的書籍翻頁聲,打破寂靜沈悶的空氣,抬頭望去昏黃的燈光下,看見灰塵在漫天飛舞,店家並沒有多餘的人手可以幫忙招呼客人,常常我站在櫃台許久,直呼:有人在嗎?我要算帳了,老板才從某個角落不疾不徐的走出來,他拍拍手上的灰,打量著我手上拿的書,老板是個瘦小戴著金絲邊眼鏡而滿臉皺紋的中年男人,他的臉色就像他書架上的二手書般蠟黃,感覺二手書店內客人不少,但又不見太多人影,每個人總是各據一方互不干擾,我認為價錢當然合理,雖然紙板上明明寫著三本一百元(教科書另計),因老板不擅算計,我總是帶走更多。

後來剛從學校畢業出社會,我的佇足位置在七0年代就有的台大校園書房,那是我人生最感到躊躇不安的時候,書房終日播放著孟德爾的彌賽亞或是其它福音歌曲,那不像個書店,對我來說,它比較像個溫暖人心的地方,好幾次下著大雨,都恰巧的躲進書房內,就像回家一樣,我就循著樓梯,嗅著彷彿是精油或是書頁初刷的油墨氣味,來到地下室,佈置的生活雜貨多是十字架和聖經,我的第一本聖經就是從那裡得來的,我隨身攜帶著,就像一塊定心石,雖然我的禱告詞缺乏太多的自信說的不是很好,在引領教會弟兄姐妹禱告後,總是急忙心虛的畫上句點。

後來人生愈往前走,生活和工作安定了,心也安定了,那本聖經竟然不知去向,那時候已習慣一個人,我往北移動,06年的有河書店,在人來人往的淡水河口,它成為安靜與喧囂強烈的對比,我愛那個靠窗的位子,看著玻璃窗上詩人親手寫的詩,襯底的是淡水河天空的顏色,偶爾白雲片片,偶爾烏雲密佈,奢侈的以天際顏色來變換不同讀詩的舞台,讓詩裡文字彷彿活了起來,我搞不清楚貓兒的數量,可能只有兩位店主人才知道,貓兒愛安靜,大部份的時間都懶洋洋的在睡覺,就像我一樣,寧願沈迷在手上的那一本書,可能是詩,也可能是散文,什麼都可以。

曾經夢想自已開一家像電影【電子情書】中女主角的角落書店,小小的櫥窗,定期以可愛多彩的童書點綴,舉辦讀書會或是說故事比賽,一個帶給別人溫暖的角落,正如我從那些書店得到不可言喻的溫暖一樣。


全文轉載自:〔散文〕我的書店記憶 - 生活蹤跡 - 無名小站 (June 16,2012)
http://www.wretch.cc/blog/sophia0324/26431181

蕭美秀|台北人,現居桃園龍潭。剛離開工作廿年的職場,現為全職家庭主婦,喜愛閱讀和寫作、旅行和攝影。
個人部落格:生活蹤跡 http://www.wretch.cc/blog/sophia0324


台大校園書房|擁有許多基督教書籍及相關周邊商品,包括聖樂及經文禮品等。
書店網站:
http://www.campus.org.tw/bookstore/index.html

有河book|座落於淡水河岸,捷運站與渡船頭之間,由 686和隱匿於2006年底開設。店內書籍以新書為主,分類有文學、電影、生態、旅遊……等等。附設咖啡吧,不定期舉辦電影放映討論會、新書發表會、詩歌朗誦會、獨立音樂人演唱會、各種社會議題討論會……等等。為這逐日商業化的喧鬧河畔,留住一點文學和詩歌的聲音。
書店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book686

 


即日起~8.31{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

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post/19179714

投稿:email至smalllife2009@gmail.com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徵文主題詳見活動海報及官網主文,文長1000字~2000字,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從出生到現在,老實說會主動上書店,也是上了國中這幾年才開始的。雖然小時候也是有非常多機會可以去書店,但那時國小的我總是和要帶我去書店看書的媽媽硬坳成到麥當勞去。

書店對我來說,昰一間充滿各種味道的「元素食品製造廠」的成品區。充滿了各種元素,然後不斷的碰撞,碰撞出一本本厚重的工具書或者簡單的輕小說和名人作家的經驗談。每個區塊總是有著它們獨特的味道,輕小說的幾排書櫃列,我最愛春天出版社的那些純愛系列小說,它們的封面總是以簡單的白色為主,呈現出一種單純感,就跟它們的小說一樣很純愛,有種藍天下坐在悠閒草地上的微風味道。而對於那些以類似日本動漫角色為封面的那種小說,我則不太感興趣,但每當我快速走過那些書櫃時,還是會看見它們那很有畫面的可愛大眼蘿莉的淘氣味道。再來總是擺第一排的驚悚小說書櫃區,則是全部以黑色為主題,而且它們的小說似乎常常被翻拍成電影,那種隨便就破億票房的暢銷世界很幾千萬冊的超賣座小說電影,一翻開書就聞到一陣陣翻譯後的不同於其他小說的那種,特殊明顯的大雪繽紛,厚重皮革大衣的味道。而那總是排在小說之間的書櫃的投資理財,勵志小品,健康養生等的書籍總是常被媽媽一個人包場觀賞,而我則偶爾看看對於十七歲的我很重要的兩性相關書籍。

上了高中後,每個周末的下午,我幾乎都在書店的冷氣下度過。我總是蹲在純愛輕小說書櫃旁的走道上看書,每次總是蹲到腿麻掉,改成站著看後又腳痠,又改成蹲著看,只有在人少的時候才會坐在最角落的地上看。我想這根本就是書店設下的陰謀,不給我們只讀不買的人有位子坐,而且我發現每次只要差不多下午四點左右,看書的人變多時,書店的冷氣總都會陌名的變強,所以聰明的我到書店時總是會記得多帶一件外套。而媽媽總是在洗完碗筷後,隨著我的腳步來到家裡巷子外對街地下室的書店,包著她的健康養生書櫃,媽媽規定每兩個禮拜媽媽才會給我買一次書,所以我都挑我最愛的作家九把刀的書,而媽媽買的則都是書本上有打折標籤的書。

那間書店在桃園,它蓋在百貨公司附近的地下室,可能是因為一樓店面租金太貴的關係所以才蓋在地下室。一進到樓下就能聞到一股濃厚的霉味,有點像是牛仔褲穿了好幾天沒洗後所發出的那種味道,常常讓有過敏體質的我不斷打噴嚏。一進門是一個櫃台,旁邊是一區賣娃娃的櫃子,但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娃娃櫃上橫放了一隻超級大的拉拉熊,它目測大概有快兩百公分,大概是在國三的時候書店購入的,但似乎是因為價錢太貴的關係,所以一直沒有人買走它,所以它就成為了這間書店的鎮店之寶了,擺在門口總都吸引一進門的顧客目光。那家店除了賣書之外,還有一區是賣一些國外進口的零嘴糖果,小小一百公克就要七八十塊,我每天的一百塊零用錢總都是這樣花掉的,小小的像豆子一樣的軟糖,有五十幾種口味,外硬內軟;像棒球一樣大的彩色糖果,含在口中還會變換顏色;
酸到直冒淚的酸酸口香糖。在那些年,我的書店生活裡,那些糖果扮演的角色,就是安撫我的嘴饞,讓我在看書之餘,多了一些甜甜的色彩。
真開心,也真為自己覺得很幸運,在我家旁邊有這麼一間書店,雖然有些霉味,有些腳痠,但這裡卻是我的假日生活,也是我與世界接軌的平台。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我很享受。

 

蘇小幻,創作圈中的小咖中的小小咖,最大的夢想是有朝一日能夠超越九把刀的成就,但我不要完完全全的像他,因為我就是我,我想變成一個值得崇拜的,蘇小幻。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j52019 

 

微學館書店 桃園旗艦店 330 桃園市復興路99號B1
官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e.share.bookstore 


即日起~8.31{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

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post/19179714

投稿:email至smalllife2009@gmail.com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徵文主題詳見活動海報及官網主文,文長1000字~2000字,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大的空間,座落一張足以容納十人的長正方桌,厚實原木的觸感讓每一次聚會留下痕跡;其他各個角落隨意擺放兩人桌,亦或是單人座椅,畢竟閱讀可以共享也可以私藏,在這間社區書店「媽媽書店」(也許是二手書店)裡,每個人都可以獨踞一方,享受閱讀的喜悅。

平日的早晨,也是生意較為清閒的時候,來來來,歡迎家庭主婦一起來上手作拼布課,書店內上裁縫課?有沒有搞錯?誰說書店只能閱讀,日本一家專賣美食書系的小書店,因為閱讀人口逐年降低,加上智慧型手機下載電子書衝擊,老闆開始構想轉型的可能,既然書店陳列很多跟拉麵相關的書,不如,就在書店裡的小角落,為客人煮碗香噴噴的拉麵,不但滋養心靈,也溫暖飢餓的胃。也因此,在「媽媽書店」裡,將裁縫機端上書桌成為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書店是一個陳列知識收藏記憶的地方,然而手作拼布是一種付出大量愛與創意的工作,早期艾米許人(Amish)利用任何一塊可得的碎布,加上巧思與勞動,一塊樣是獨特的床單、桌布、衣裳、甚至是布偶娃娃就這樣產生;喜歡閱讀的人同樣不也是迷戀文字,不管是報紙、雜誌、書籍、甚至是廣告文案,都像飢餓的讀者般吞噬殆盡。在「媽媽書店」,我們不只追求知識,我們同樣付出勞力,為愛的人也為家人製作出生活必需品。

藉由布料花色,我們得到與文字不同境界的視覺美感,不同顏色觸感與來源,在書店也可以飛翔到不同時空。誰說縫紉所需的專注小於閱讀?將樣本書放置一旁,婆婆媽媽動手整理散亂的布料,需要高感度的邏輯與統合能力,平時應用於家事的能力,這時全部派上用場。”創意,在愛開始的地方”的美國作者索爾媽媽,在書中寫到”無論閱讀多少書,旅行過多少地方,但當雙手找到律動,那就是最平靜的時刻”一群社區媽媽願望不大,僅僅希望自己可以充實心靈,得到身心平衡後,成為家人最大的支柱。

「媽媽書店」這樣的書店還可以有其他的名字嗎?”女人空間”?還是”讓愛飛翔”?其實重要的是,當客人走進這樣的社區書店,與空間的關係不只是書架的連結,透過大方桌上的讀書會、分享會、美食課、手作課…人們感受到愛與無限可能。因為交流讓社區有了凝聚力,之後說不定可以改變世界誰知道呢?

爬格子的努力等同於手作物的辛勤,同樣如同蝸牛一小步一小布地前進,回頭看見走過的痕跡,頓時感覺到生命的軌跡和重量,因為有了一家安心小書店,所以可以支持你我,一起毫不計較真誠付出,就像「媽媽書店」始終提供一個避風港給流浪的旅人。


林珮芸|英國De Montfort University現代戲劇碩士,倫敦Goldsmiths University交換學生。曾任職於優人神鼓、當代傳奇劇場、宜蘭國際綠色影展。現職為媒體&藝文工作者;定期於有機誌、GREEN雜誌、全球華人藝術網專題撰寫。寫作主題關注藝文、有機、環保、國際、創意、生活美學,目前為自由撰稿人,持續尋找動人故事。 2010年到日本參加農場換宿三個月(WWOOF),學習日本自給自足的生活型態。長期關懷環保議題,並致力推廣將樂活理念實踐在生活之中。2012年「英日生活美學、綠色實踐」計畫獲客委會圓夢計畫補助,即將成行。

個人部落格:@Simple http://atsimple.blogspot.tw/


即日起~8.31{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

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post/19179714

投稿:email至smalllife2009@gmail.com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徵文主題詳見活動海報及官網主文,文長1000字~2000字,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十年前,書本是我用來填補空白的主要方式。憂鬱、嫉妒、憤怒、恐懼,無論什麼樣莫名其妙降臨的情緒,翻開書,好像就有逃離的機會;或者說,經由書,我知道還有可以逃往的世界。於是,癥結點不在於明確的知識或者漂亮的故事,而是文字是一種能穿越時空、再現世界多樣性的最佳途徑:它告訴我們,我們身處的「現在」地獄,只是一種可能,而非全部。

那段時間,我獨自來到台北求學,還沒有閱讀的習慣,促使我走向書本的,是為了面對孤獨。從小的生活環境,一直讓我依賴家庭,沒能面對自我,也無法與外界順利溝通。這些問題一直到離開家才正式爆發。那時候如果身邊沒有人說話,空氣中嗡嗡的聲音就會讓我覺得震耳欲聾,無法忍受,於是我必須永遠掛著耳機。那時候如果沒有事物佔據思緒,閉上眼出現的黑暗就會壓垮我,於是我必須用書籍填補空白。所以,一開始,讀書不是滿足求知慾,只是為了填補。

書店裡擺滿了書,我是自己調配藥劑的病人。康德、村上春樹、西西,也許可以來一點海德格,這些都是某段時間的成藥,適合沒有方向、沒有未來的自我。然後,等待緩慢的改變,學習別人十年前、二十年前就已經學會的踏步與溝通。書店是自助藥局,面對數以萬計的書,就是面對自己與世界的各種可能性。拿起康德不是表示你懂得他,而是表示一個願望,一個對自己的期待。這個用三百元換來的宣示會帶回家,佔據書桌或床邊一段時間,或許只翻開讀了一段,或許認真理解了全書,重點是那段時間你總是對哲學有了一點親密感,讓康德的靈魂在附近飄蕩,至少藥劑的副作用也是自己選的。書店就是如此一個地方,人們相信文字是再現世界最佳工具時的聖殿。電視、電影、廣播只是臣民,文字與書擁有無法動搖的霸主地位。這個點是一連串定義自我的儀式起點,旅程開始的地方。

那時候的書店差異很大,進入金石堂、誠品書店、唐山書店或者香草山,都像是進去不同的世界。最早開始連鎖的金石堂是超級市場模式展現,理論上,什麼應該都能找到。對許多讀者來說,那是一個可以當玩具反斗城的地方,找到某個角落,你可以自己玩一個下午。文學區的玩具膩了,去藝術書那邊繼續。唐山書店則是充滿褻瀆的味道,連走進門都要壓抑著害怕,不確定自己能不能逃出來。裡面的書籍全都是兇狠的思想武器,連詩集摸起來都像是發亮的金屬子彈,這世界的陳舊不公都等待下次在這裡的集結推翻。誠品書店那時就是藝術書店,書店的裝潢、店員的穿著、門必須寄物、架上一本本厚重昂貴的外文精裝書,再打開一個華麗未知的世界。剛來台北的我,那時對於書本的來源有了定見:東邊來的書就是出身不凡,華麗精緻;南邊來的書則樸實安靜。但無論如何,這些不同流派的書填滿我初來台北時的空白,書店則集合書的力量,各自打造出不同的閱讀想像。

這種「各自不同」的差異感在今天的書店已經很難察覺了。走進不同書店,你仍然會覺得有差距,但那種「落差到耳鳴」(後藤輝基用語)的感覺已經不存在。獨立出版品、學術刊物、抗爭文宣、地方刊物,這些想像中「大眾」沒興趣的東西,依然會在小書店比較容易發現,但規模與排場卻與當年全然不同。這樣的感覺,如今我只能在出國逛書店,或者無意走進一家與世隔絕的文具型書店,才會再遇見。前者的落差感是用這個地域的隔閡來維持,而後者則是對於「現在流行什麼的漫不經心」。台灣出版市場從「賣方市場」走向「買方市場」的過程中,通路與資訊的包圍與推銷,讓書店(或者是讀者品味)越來越像,除非書店就是站在另外一個市場,要不就是漫不經心,否則每個人哼起歌來,總會是熟悉的旋律。

這幾年有朋友愛談「第三代咖啡」,希望咖啡能像酒一樣,越來越多人在乎產地、年份、品種、莊園。在這整個製作產銷過程,每個環節都擁有令人著迷的細節與成分複雜的技藝,以至於每顆豆子、每個老闆、每台機器煮出來的咖啡都無法取代。對我來說,理想的書店或是出版社便是如此。同樣的素材或內容,因為書店或出版社因而變得不同,而那細微但巨大的差異,便是各家努力的重點;不過當讀者的感知逐漸變化,錯字與詮釋並沒辦法展現在市場時,個性的堅持好像就成了只能燃燒青春的賠錢貨。

也許一開始我就是走岔了路:閱讀不是為了面對世界,而是面對自身的空白。所以走進一家書店、選一本書,都純粹只是為了知道有哪些令人激動的可能。比較接近一首歌或一片風景,而不是一個可以學習的技藝。進入書店、選擇書籍,重點都不是「獲取」、不是「啊,對不起,我要找一本xx書」;那時的心態比較接近「機遇」,像RPG遊戲,所以心情上總是混雜著一絲恐懼與不安,感覺在新書平台的轉角處會有個窟窿,或者在文學區藏著把即將落下的巨斧。所以對我來說,那時的書店才會如此有趣。

 

周易正,行人文化實驗室總編輯,目前處於眼睛應該老花的年紀,但偏偏近視度數還持續加深,極可能是因為生理年齡被心理年齡欺騙的緣故。

 

唐山書店|位於台灣大學附近的巷弄內,隱身於地下室的它是人文社科類型叢書的殿堂。七零年代初期的台灣,學運、社運興起,台灣人類學系出身的陳隆昊先生,帶著青年學子對人文社科範疇知識的強烈渴求,於1981年成立唐山書店/出版社,這一走,就過了27個年頭。除了在人文社科學類的堅持,陳隆昊先生對於台灣獨立創作的出版更是不遺餘力,不僅獨立創作者有機會讓自己的作品被看見,更為台灣文化界帶來新的風景。
書店網站:http://blog.yam.com/tsbooks


即日起~8.31{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

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post/19179714

投稿:email至smalllife2009@gmail.com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徵文主題詳見活動海報及官網主文,文長1000字~2000字,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用閱讀取代出外旅行,用閱讀填塞下班時間,用閱讀消滅憂鬱(不過有時選錯了書反而愈加憂鬱),用閱讀平靜自己。閱讀是我的生活的慰藉。不過這並不表示我擁有大量的閱讀,或因閱讀而有甚麼開闊的視野及胸襟。相反的,愈是接近閱讀,我愈發現自己是個既目光短淺,對許多事物持有刻板印象的一個平庸份子。

譬如我第一次走入凱風卡瑪兒童書店的時候,繞看了一圈書架便空手而回,絲毫未覺剛才看到的是一座寶山,那次的經驗幾乎可以用潦草來形容。回想起來,主要原因有一,那時我認為繪本是給兒童看的,就像以前的故事書,只是加以精緻化而已,架上的那些繪本,和小時候讀的滿含道德教訓的伊索寓言沒有兩樣。

後來我也忘了是怎麼開始發現繪本的不一樣,大概最初還是因為想要支持一下獨立書店,就在凱風卡瑪買了本書,就是懷著這種再簡單不過的心情所致罷。有趣的是,因為買書還是需要經過選擇,這一個小小的前置消費行為,卻像一落水滴,在我的心裡漣漪開來。我始料未及,從此甘願對號入座,遠離以往支持的公益心態,凱風卡瑪於是成為我購書的必選場所之一。

因此,凱風卡瑪是我繪本閱讀的啟蒙,這說法一點也不誇張

在那裡,我初次讀到安德魯.克萊門斯(Andrew Clements)暢銷的少年小說《我們叫它粉靈豆》,讀後寫下一篇心得放在部落格,當時我寫下「Andrew Clements以簡馭繁的文字之中,教育的景況總是老師與學生互相刺激、彼此攀附而生的,不同的問題一再出現,從個人擴及家庭、學校,最終瀰放出暖和的溫度。因此,作者小說中的教育是極富動態的,而非固態的說教。」前後陸續讀了同一位作者的《作弊》、《蘭德理校園報》,作者將學校教育柔軟置入小說的熟練筆法,在衝突與和諧之間不斷來回的故事情節,不但讓校園百態延伸為小社會的縮影,也突出了教育情境的複雜性。

在那裡,我也第一次見識陳志勇繪本的可觀之處。我從架上取下厚重的《抵岸》,然後坐下,翻開第一頁、第二頁……全無文字,純粹圖像,一幅一幅移動、漂流的畫面可以彼此接連,也可以各自獨立,無論前者或後者,皆無損它的魅力。這本書厲害得恐怖,不騙你們,我讀到全身起雞皮疙瘩,心裡直唸著「怎麼可能、怎麼可能」,繪本怎麼可能營造出龐巨的史詩感!從那一刻起,《抵岸》就成了我心目中的夢幻繪本。

凱風卡瑪特有的書籍分類裡,我最喜歡的一櫃,是「愛與和平」。在那寬如一隻兔子的櫃身,艾立克‧巴圖(Eric Battut)的《戰役》最令我印象深刻,箇中原因非常私人,因為這本書將我許多年前一篇小說的潦草內容十分精簡且準確地表現出來,我一方面感到羞慚,一方面對作者佩服不已。若以分類比較,「愛與和平」也是我購買比例最高的一櫃,每一次去都要特別看一下是否有新兵加入這支和平隊伍,大衛.卡利(Davide Cali)和沙基.布勒奇(Serge Bloch)合作的《敵人》,以及大衛.麥基(David McKee)的《征服者》,就是在這種狀況下加入,成為生力軍的。

我還記起2011年某一炎熱日子,那是我第一次說故事給整班小學生聽,當時正值〈東部發展條例〉將要三讀之際,東部一群人急於阻擋不完善條例通關,用盡各種方式在任何可以接觸到人群的地方,以影像,以音樂,以詩歌,表達「要是照現在的版本通過,我們生存的土地就會面臨災難了」這樣的焦慮。有一間小學的老師邀約我們到校分享,我和W一個頭兩個大,心想「這種議題怎麼和小學生說得清楚啊?」接受邀約後幾天,我決定到凱風卡瑪一趟,尋找解答。分享當日,懷裡揣著庫路撒(Ediciones Ekare). 和墨尼卡.多朋(Nina Bonita)合作的《街道是大家的》,稍微有點信心地走入校園。這本書是我的秘密武器。我請一整班的小學生坐在教室地板,捨棄舒適的椅子,接著慢慢地讓這則取材委內瑞拉真實事件的故事一頁頁流瀉,也沒忘了適時拋出問題,以免冷場。講得滿頭大汗的我,最後被小學生的耐性與成熟暖暖地包容,這真是一次難得的說故事經驗,我想,除非凱風卡瑪看到這段以後找我去書店說故事,不然大概很難再有下一次了吧。

我以為書店應該是這樣的神聖場域:與其說書店展售許多種類的書籍(抑或展示各方學派的知識),倒不如說,書店是透過書,顯影人的生命與閱讀間的關係。書屬於媒介,在人與世界的中間隔起一座開挖需時甚久的海底隧道,化混雜為線性,最終是一條清楚的路徑,清楚自己的觀點,進而清楚(自己如何看)世界;原本混雜的,便排除於隧道之外,人依然可從內而外,看見那些混雜,卻因已擁有清明篤定的角度,就像有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及評量生命意義的方法,再也不怕被混亂、被附魔。

書店即是這般的豐盈生命的高度象徵場域,透過「閱讀」的形式。但不是每間書店都能知行合一,凱風卡瑪的負責人培瑜說(江湖人稱凱風媽媽),書店展售的書籍都是她閱讀過後的選擇;就我一介消費者的立場,凱風卡瑪的確書量不多,不過選書品質穩定,值得信賴。

獨立書店往往天生有種勞碌命(正面點說是「使命感」),凱風卡瑪亦不例外。光是通過「書」表達「閱讀」的重要還不夠,頻繁的講座、影片放映乃至戲劇活動愈辦愈勤。於我而言,這些都是凱風卡瑪為了書及閱讀所進行的嘗試,而凱風卡瑪已經成了我生活的慰藉,不僅是改變我對繪本的膚淺看法而已。

 

吳思鋒|台北人,現居花蓮。喜愛電影先於劇場,喜愛文學先於電影,但現在最常做的是劇場。時常放空,偶爾寫字。

個人網站:在你說喂之前 http://mypaper.pchome.com.tw/allen34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成立於2007年4月,位於花蓮市美崙山。做為一間兒童與青少年的專門書店,致力於提供舒適溫馨的親子閱讀與飲食空間,以及豐富多樣的藝文選擇。

書店網站:http://www.kkbooks.tw/


即日起~8.31{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

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post/19179714

投稿:email至smalllife2009@gmail.com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徵文主題詳見活動海報及官網主文,文長1000字~2000字,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島上的年少生活少了都市青少年輕易就被突擊包圍的五光十色和資訊的大量來去,在那裡最流動的是海風,潮水下多變的流湧,還有前青春期特產的無盡夏日和廣闊冬季,但籠罩這一切的,是被太陽過度關照的景物所率先釋放出來的一種鬆散感。這種鬆散感是複瓣的,它是覆在手臂皮膚上的微燙黏潤,是隨著吸收了超量紫外線和東北季風而現形的事物裂痕,它是港口漁船桅桿的影子跨過粗繩垂入飄盪細碎油光的港灣。它讓島上的時間不得不從內部開始變得鬆脆,易於掉屑(落漆?)。或許也因此,當我現在試著努力回想過往時,竟感覺我的記憶產生了某種海島型現象,有一碰細節就會開始崩裂的風險,只好跳著一層層檢視,看看那當中是否會找到卡在印象深處的一些書店記憶。

我從小住到大的村子是鄉裡的行政中心,圖書館就在從我家走路5分鐘的鄉公所後門,小學時每天放學如果可以的話我就走去那裡看書或借書回家看,那大概是我這輩子借書借得最頻繁的幾年,聞到圖書館裡面的味道才像真的回到家。但村子裡沒有書店,村子所在的鄉中亦無。孩提時代,整個鄉就我們村有最多的小店鋪,店仔頭(店街)上有兩家百貨行,但其中只有一家兼賣文具紙張和一些學生用品。當時我的圖書來源有四個:鄉圖書館和學校圖書室,爸爸買給我的或者他從工作的村幹事辦公室書櫃借出來的,還有念高中的小阿姨房裡貼著牆的整排書架。書局於我好陌生,那大約是一些賣有很多參考書和五顏六色鉛筆橡皮擦貼紙的地方,它們全都住在馬公。偶而爸爸帶我一起下馬公時會去逛書店,除了參考書外,他會買一兩本讀物給我。我爸生活頗節儉,但我當時的印象是:爸爸只要進了書局就會變得慷慨。對他來說書應該是少數不該去計較的花費吧。我想起第一次在書局裡主動央求爸爸買給我的幾本書,竟是關於海報佈置、POP和插圖(類似後來以CD販售的圖庫)的工具書。後來才了解其實圖書館裡多得是經典名著,但這類型的出版品反而是圖書館裡不容易看到的。那時我大約12歲。

上了國中以後,由於念的是跨學區的美術班,天天搭公車到馬公市上下學,外加補習種類增加,於是在馬公街上晃蕩的機會多了,除了和朋友閒晃,走進書店的次數也開始頻繁起來,從此後,市街上一家家的書局,才在我的生活經驗中變得立體起來。1990年間,馬公市區一共差不多有六家左右的書店。它們幾乎全開在馬公市商業活動最密集的區域,而且奇怪的是,當時沒有任何一間書局是開在國中和高中職校區旁邊。以我每天搭乘進入市區的公車路線來看,它們分別是在北辰市場旁邊的北辰書局,在文康市場附近的台大書房,民權路上的一新書局,仁愛路上的大眾書局,離郵政總局和城隍廟不遠的大新書局,還有我可能只去過一兩次的新學友書香中心…。此外,有幾家經營滿久的漫畫出租店,以及一家漫畫書專賣店(我去的頻率不下於書店)。

書局們的規模都不大,每一間都有賣參考書、文具、美術用品、暢銷書、漫畫書、言情小說和翻譯小說、兒童讀物、常見刊物、以及各類工具書。非書籍的商品在店裡所佔據的空間跟一般意義上的書籍比較起來可說是勢均力敵。而且從它們在店裡被擺放的位置關係,就多少能嗅出它們在一家書局的營業額比重。透過許多周邊商品,各家書店的老板們在這閱讀風氣實在不高的群島上勉力經營著。而即便規模和內容都大同小異,但每家書局仍擁有自己的一點特色和常客,還有那由周邊的商家活動性質所連帶產生的區域感。

例如賣最多參考書的一新書局原址是在一條朝向港口方向的下坡路尾段,你若從市中心的方向來的話,會先經過黃昏市場,市場的入口就在人行道旁。傍晚漁港抓回來的各種魚鮮會被魚販用或圓或方的塑膠籃擺在地上或攤子上喊賣。然後你可能會在下個小路口經過賣超好吃粉圓和豆花的阿伯豆花攤車前,接著就是一整排主要做觀光客生意的文石藝品店,幾家石雕作坊,然後一家假日會播影片深受阿兵哥們喜愛的咖啡店夾在它們中間,最後才到達這家書局門口。老一新書局像個長方形甬道,既暗又深,即使在白天,最裡頭的空間也需要亮著日光燈。文具和參考書分別佔據進門左右側,在頗有歲數的兩三排老書櫃平台上,一本本各家各科目的參考書整齊平擺著,佔去了一般書店中新書和暢銷書應該會出現的位置,而且舉起頭你還會發現頭上的書架也塞滿參考書,幾乎碰到天花板。這裡的參考書以國高中升學類為主,種類繁多,不少補習班老師愛推薦學生到這裡來選購。在那個角落裡,總是能夠看到幾個還掛著書包穿制服的學生正低頭翻閱。再裡面一點的空間,視線的中間以右,會看見層層笨重書架的側面,從暢銷小說到食譜到勵志短篇到養貓全集,各類的書都通通擠在這一區。在這家書局裡,你移動時最好側著走,以免不小心擦到別人,或把某本書撞歪。我喜歡走到這個角落裡,找一個不太礙人的位置,花點時間挖出一兩本被塞到很角落的書。獨自翻讀,猶豫著要不要把這個月買漫畫的錢奉獻出來。在那裡我買了生平頭幾本詩集:席慕容,陳克華,童詩選和情詩選集(配上實在有夠聳的花卉照片)…。在窄小走道上笨重老書架前有點閃跳的小隻日光燈下發現詩這種生物,是一種不太容易丟掉的身體和心理經驗。有點像某個尋常下午你在鄰居後院的土堆裡撿到一顆疑似隕石的碎塊。

如果小時吃過幾次文康市場的香亭土魠魚羹和旁邊其他老字號店家的小吃,你的味蕾大概從此很難遺忘這些滋味。更甚者,你往後可能很難再喜歡其它地方的土魠魚羹了…。島上的書店可有如此能耐?我想是不太容易,畢竟食物首先攻佔的部位是你的身體,其次才是記憶。這老市場旁有間書局叫台大書坊,我對它最早的記憶就是那幾本POP工具書,那是我第一次下定決心跟爸爸開口要錢買書,起因是當時很崇拜為農會超市門口製作精美又具創意POP廣告的幕後神祕人,瘋狂地想自學成為POP達人!其後也是透過這家書店,我發現了插畫世界的精華 - 波隆那插畫年鑑系列叢書,那陣子我的未來志願一下從漫畫家變成插畫家。我想這家書店應是對美術/美工設計類的書籍有一定的興趣吧,畢竟這些書雖然一點都不偏僻,但在小島上也絕不是甚麼好賣的商品…特別是那時童書繪本這類型的讀物遠不如現在這樣受到歡迎。而據我妹的記憶(絕對比我的好很多),那裡的美術用紙最齊全,文具最新穎花俏(經她這樣一說我才想起曾在那裡敗了不少卡片和筆袋),放學後到晚餐前的時間裡總能吸引一些女學生聚在架前碎聲談論。有回正就讀高一的妹妹動手做了不少卡片,毛遂自薦問了有氣質的老闆娘是否能在店裡寄賣,老闆娘客氣地接受了提議(讓我妹喜出望外),沒想到銷售狀況還不錯(也不過就多些額外零用錢),從此陸續又寄售了好幾回。一位老朋友提到,小時他曾持續在那裡買過多本東方出版社的亞森羅頻,從一本原價新台幣65元買起,買到後來書店只算他55元!在很少有小書店會推會員卡制度,也很少有出版社打折扣戰的當時,這算是種對熟客的優惠,同時也是對一個愛看書青少年的鼓勵吧。後來書店暫停營業,經過一番整修再開張時,它變成了原來的兩倍寬 - 兩個相鄰的店面,一邊專賣文具雜誌,一邊專賣書籍,地上鋪起木質地板,照明也變舒服了,加上擺設陳列方式較其它書店顯得清爽開放,符合起一家〝有氣質〞的書店的條件來,也一洗小島書店那〝沒有營造的空間營造法〞的既定形象。

賣特別多國特考參考書的大眾書局現在想起它的空間我腦袋一片模糊,但它所賣的書法工具及字帖最齊全,大新書局是補完習搭晚班公車之前會去翻翻電影世界和聯合文學雜誌的地方,還有那些比我早熟的女同學們買翻譯愛情和瓊瑤小說的北辰書局。雖有這些個別差異,但每家的書其實都選得很雜。對一個青少年而言,即使處在這樣資訊不充分的環境中,仍能輕易地從這些書身上,嗅到整體傳來一種知識種類選擇上的侷限和封閉氛圍。不過那也不妨礙我把這些書局視為眾多店家之外的一種獨特存在,畢竟那些新潮文具、偶然遇到的一本好書、參考書、美術用品…等,全都得到書局去找。

現在網路書店越發成為眾人購書的重要選項,加上數年來7-11的招牌紛紛在澎湖各地的靜謐夜景中矗立發光,因此博客來售書系統便深入到了實體書局難以到達的鄉村。但上述書局中的多數現在都還在營業著,雖然不可避免地,其中一兩家的書是賣得越來越少了。看著台灣許多小城市裡書局消失的速度,我相信它們的營業額應該也不太可能是上揚的。那麼,為甚麼它們依然能夠安安靜靜地在小島的市街上繼續存在呢?這算不算是屬於小島社會與地理的特殊結構下的一種現象呢…?

 

蔡宛璇 Wan-Shuen Tsai |從事造型與影像藝術創作,同時從事素描與詩創作多年。目前工作於法國與台灣兩地。其創作重心圍繞在:探討城市風景與建築空間,以及人對於他所居環境提出個人視域的重要性‭ ‬。她的裝置作品經常有一種暫時性,並與所存在的空間構成一特殊關係。而她的影像創作‭(‬video,動畫或動態影像裝置‭) ‬則常暗示或呈現出一個生活空間,一些敘事的初端,或將外在的景物內在化為心靈的影像片段。雖然對當代新媒體極感興趣,但所專注的仍是它在人文精神領域中可被開掘的各種可能。近幾年也積極開展除純藝術領域外的創作空間,並嘗試與不同藝術人文領域的人或團體合作。

個人網站:Wan-Shuen Tsai http://wanshuen.free.fr/


即日起~8.31{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

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post/19179714

投稿:email至smalllife2009@gmail.com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徵文主題詳見活動海報及官網主文,文長1000字~2000字,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朋友沒有將我拉進獨立書店的領域之前,老實說,雖然知道「獨立書店」四個字,卻只限於「個人經營的書店」這樣粗淺的理解。買書還是找大型的連鎖書店,為的是更多的優惠和折扣,卻沒有意識到這只是抓緊消費者心理,為年年以原物料成本提高為由應聲調漲的書價所做的配套措施;更沒注意到的是,高漲的書價反應的不只是提高的原物料成本還包括市場的不景氣,喜好書籍的消費者無形中概括承受著出版社因應市場縮水導致利潤萎縮的價格策略。

在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只是疑惑為什麼每年書價不斷高漲、折扣卻愈來愈少,沉默地接受這個現象,暗自不滿;久而久之,打從心裡排斥大型出版社與連鎖書店的行銷策略;當然,還有消費者無法避免的期待心理,等著每年不定期的特價優惠,再加上二手書店的流通快速方便,整個對書籍的購買方式與心態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前在新書出版的時候就衝去書店購買的衝勁被年年高漲的書價和萬年不調的薪資打消大半,不願成為大型出版社與連鎖書店的受害者。

出版業者的書價愈來愈高、連鎖書店的折扣愈來愈少,仰仗特價書的消費者愈來愈多,作者也愈來愈無法單靠稿費生活專精於創作……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真正受惠的有誰?

仔細一想,大家都輸了不是嗎?

因為這樣,在朋友的推薦下,接觸到獨立書店,有了更多的瞭解之後……開始培養另一種購書的形態。

比起出版品琳瑯滿目的連鎖書店,我更偏好有各自挑書取向的獨立書店,我不需要在書海裡載浮載沉,雖然有時候這種感覺很舒服,但大多時候總是讓我覺得自己像個迷路的孩子,無所適從。反觀獨立書店,因為空間有限,對於上架的出版品自有一套挑選的標準,反而讓我更容易聚焦找出自己要的書目,節省我找書的時間。

除此之外,各家獨立書店架上的作品,經常是在一般連鎖書店找不到的、非主流市場、別具一格的作品,不管是國外引進的原文書、新銳作家的個人作品,或是小眾出版社的出版品,都深深吸引著我。陳列的作品也隨著獨立書店老闆個人的風格有不同的選擇,每逛一家獨立書店,就開啟我踏進另一個領域的閱讀之門。

更重要的是,不同於連鎖書店統一的規格、空間擺設,每家獨立書店各異的風格,讓喜歡看裝潢布置的我在逛書店之餘,也享受到不同的書香氛圍,「舊香居」的懷舊氣息、「小小書店」的鄉村恬適、「有河book」的地中海氛圍、「台灣本土文化書局」滿滿的古早台灣味……一踏進獨立書店,就像進入另一個世界,用書香與獨具一格的空間將現實的塵囂隔離在外。少了商業氣息的氛圍,買書、逛書店變成一件很享受的事。

另一個享受,就是與老闆之間的對話,這是在連鎖書店規格化的服務態度中找不到「同是愛書人」的那種「臭味相投」的默契,對話的內容不限於「請幫我我找○○的書」,更可以拓展到「最近想讀一些關於○○的書,你有什麼推薦的嗎?」、「關於○○○的作品,我覺得……」等的交流,除此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講座、讀書會等活動,拓展了我閱讀的守備範圍。

愈來愈多的獨立書店不只賣書,更著眼於跟所在地的社區連結或是當地人文的深植與推廣,小小一家店面,陳設的不只是出版品還有在地的文化……因為這樣,同樣一本書,我寧可遠離書市折扣煙硝迷漫的出版市場,到獨立書店以原價或比連鎖書店折扣要高一點的價格購買,因為我知道,在獨立書店買書的同時,我也在支持、在認同這家獨立書店正在進行的事,而不單單只是一個消費行為。

「獨立書店」之於我,也不再只是個人經營的書店,而是認識一個區域、一個社群,與之溝通交流的橋樑。

 

七草|原名呂希晨、岑揚,現以自由作者做為人生的目標邁進中,近年來呈現「烏龜走路」的姿態遊走於同人誌與商業誌之間,目前正背負著讀友的催書令以龜速緩慢爬行中......,現亦跨足電視劇編劇產業,不停嘗試文字書寫的各種可能性。部落格簡介:「有些故事不寫是和自己過不去,有些書不看是對不起自己;有些電影錯過很可惜,有些美食不吃太無趣,有些話悶在心裡又何必?還有許多的有些、有些、有些……慢慢的,在生命中挖掘、探索。

個人部落格:妖貓夜行 http://qicao.pixnet.net/blog 


即日起~8.31{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

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post/19179714

投稿:email至smalllife2009@gmail.com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徵文主題詳見活動海報及官網主文,文長1000字~2000字,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念淡江大學時有點遲了,師長口中〝最好的時光〞已然遠去。

我從淡江畢業,又離開得有些早了,一間位於河邊的二樓書店,在我離去多年以後,它才如溼地上倒插的海筆子,萌芽發生。

這趕不上或者遲到的,使我之於淡水有些遺憾,又不全然是遺憾。



這一次我回到淡水,在新婚假期的最後一個晚上,帶著未及參與我過往淡江歲月的另一半,回淡水,像婚後歸寧回娘家。

我們為著一間可以聽見水聲的書店而來。我看書店男主人686的電影文章已經好些年了,貓和女主人隱匿則是透過網路認識的詩友。依六個人的小世界定律,在遇見貓之前,我們其實已經以一種弱連結的形式鏈在一起。我們相遇之後,分別談起686和隱匿,我才知道,這原來不只是兩個個體,而是一對、一組、一雙。

一對,一個寫詩的,和一個愛看電影的,開起書店該是什麼模樣?跳躍的詩句宛如電影蒙太奇;好的電影根本是詩。電影與詩,實在太合襯,如今他們決定聯手開間書店:「我這裏有河,你非來不可」,下了咒語,於是我們前來。在一個微雨的週二夜晚,小心翼翼踩著淡水老街溼漉漉的石板街,小心翼翼踏著一節一節的階梯,往上望去,盡頭處彷彿有光,一本闔起的光之書正緩緩為我們打開。樓上,藍色,露台,河水,長喙水鳥,觀音夜臥,種種都是我的最愛。更何況它還是間書店。

我和這一對詩人、影人,有點熟,又不會太熟,這樣正好,簡單寒暄之後,我們自顧自地看書、喝咖啡、空想。極有效率地,這個夜晚,我吞完了大半本蔡珠兒的《雲吞城市》,還有許多時間發呆,奢侈地享用著〝最好的時光〞,我忽然有個衝動,要寫信給我的老師,告訴他最好的時光還未遠去。

最好的時光,我的老師還在唸大學的時代。

李雙澤與楊祖珺的淡江民歌時代。昔日的遺跡〝動物園〞還在,已經改為咖啡店。

英專路上,英文系王津平開的真理書店還在,知書房也還在。我的老師時常帶著真理書店剛買的書,走下山至渡船口,坐渡輪到八里,再小跑步到廖添丁廟,休息一陣後,才坐在大榕樹下讀書。真理後來不在了,知書房搬到山上,沒幾年也關門大吉,我讀大學時,只剩下墊腳石和金石堂。

我的老師那時候還是一個身形碩長的少年﹝我偷翻畢業紀念冊得知﹞,他說沒課的日子時常躺在陽光草坪上。陽光草坪,十分陌生的詞,原地後來蓋起了商學院大樓,蕩然無存。晚上則時常和三五好友夜闖後山,徒步遠行,吟詩飲酒,彼時登輝大道未開,仍是一派田園風光、鄉野情調。後來我們再也學不好陶詩,採菊東籬下,下一句遲遲接不上來。

最好的時光,是龔鵬程、王邦雄執教的淡江中文系。淡江學生以義理思辨見長,我讀大學時,龔、王早已離開,偶爾才能從老師的口中﹝龔、王是老師的老師﹞略知一、二,已精彩無比。老師的學識已經是我難以企及的高度,更何況是深深薰陶過他的龔、王二人。

最好的時光已經過去,卻難以確保它不會再來。

婚後第一次回到淡水,坐在有河的二樓露台,貓在我身邊看書,686和隱匿在我們身後煮著咖啡,杯盤碰撞的細碎聲音,竟比無聲還好。夜已深,明天一早,我的老師會從基隆撘車,翻過一個山頭前來水邊敎書。「這裏有河,你非來不可」,這句咒語召喚過我,也將牽引我的老師,這一次他不用坐渡輪到八里去,此岸有著足以駐足的理由,了無遺憾。

 

全文轉載自:單向街:淡江記 - 樂多日誌 (December 14,2006)
http://blog.roodo.com/yinsp1006/archives/2568856.html

運詩人|自稱剪字小工阿運,部落格簡介:「這裡不觀望,不從眾,不按讚。 或者是聲音,或者是憤怒。 或者是喧囂,或者是沉默。

 


即日起~8.31{書店記憶徵文——那些年,我家旁邊的書店}

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post/19179714

投稿:email至smalllife2009@gmail.com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徵文主題詳見活動海報及官網主文,文長1000字~2000字,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ookstore         

透過大家的接力書寫,將所有的書店記憶以網站串連,

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拼湊出一個獨具台灣風格的書店風景,

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未來即將要出現的社區書店都會從中浮現。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小小生活文化創意推廣協會

主辦單位連絡方式:02-29231925,smalllife2009@gmail.com,

234新北市永和區復興街36號

贊助單位:信義房屋 

徵文主題:

˙    記憶中你家旁邊你喜歡或印象深刻的那家書店

˙    第一次的書店經驗

˙    心目中最棒的書店

˙    想像你家旁邊未來有一家社區書店,那會是什麼樣子?

˙    其他任何關於社區書店的個人經驗及發想

投稿:徵文請寄smalllife2009@gmail.com,並請附上書店相關照片或圖檔,

以作為活動網站文章連結之用。也歡迎大家同步將文章PO在自己的部落格、

臉書、BBS等空間上面,並邀請親朋好友們一起來分享自己的書店記憶。

徵文時間:即日起~8.31日止

文長:1000字~2000字以內

徵文回饋:投稿一經採用,將先行發表於活動網站,將於9月底選出十篇好文,

每篇致贈稿酬1000元。

*所有經網站刊登的文章,包括主辦單位,將不得用於商業使用。

若未來有出版需求,將另行支付版稅、稿費。

 


   歡迎大家將美編努力做出來的可愛 LOGO 帶走,

 貼在自己的網站或部落格上面喔~ XD

   這樣就可以很快連到協會部落格的書店記憶徵文,看到每個人的書店記憶。

 logo書店記憶徵文

語法如下: 

<a href="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category/457083" target="_blank"><img title="~2012.8.31. 書店記憶徵文" src="https://pic.pimg.tw/smalllife2009/1334303746-180569966_n.jpg" alt="logo書店記憶徵文" width="240" height="180" border="0" /></a>


1.運詩人七草蔡宛璇吳思鋒周易正林珮芸蘇小幻蕭美秀游政穎(阿遠)呂晏妮簡仕傑oreo水筆蔡嘉璇漓果雙允章孟韓_小小1黃心瑜Mei侯瑀忻張國珂_金玉堂許閔誠曾筠淳陳俐礽吳盷穎安安_何嘉仁書店黃鈺琪鄭丁尹磨砂斗傾楓琉月呂昱良黃詠晴Joice‧小冰鴻圖書局_黃冠霖陳安仔蘇珩陳晉茂郭楠暘趙文豪芃君slowersteps市方re張靜玉reasda_re黃勤雅AJ │ 陳敬杰Han re陳馥廷葉語婷心恩陳豫Carolyn林長青謝佩蓉張艾佟立賢icon瑋君reTIFFANY楠都書局愛麗絲小姐穗波洪銘成敗犬食客高慈潁閻瑞華宵夜logo書店記憶徵文RE208蔡佳恩  

文章標籤

小小生活文化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